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序(胡荣华)

时间:2010/9/28 22:44:00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序(胡荣华)
     阳春三月,窗外的柳枝刚刚绽放新绿,一卷来自南粤“象棋之乡”——东莞市凤岗镇周镇明(楚云)先生所著的《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的书稿摆在了我的案头,翻开带着淡淡墨香的书稿,如烟的往事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历历浮……
     2008年,第三届“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东莞市凤岗镇举行,受当地政府的盛情邀请,我作为特邀嘉宾第一次来到了这个风景秀丽、富庶文明的岭南名镇。凤岗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正是凤岗这一方钟灵敏秀的土地,养育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象棋冠军并在棋坛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宗师杨官璘。这个被人们称为“为象棋而生”的人,三岁能识棋,六岁通弈道,十岁露锋芒,弱冠展雄风,几十年南征北战,终成一代象棋泰斗。
     作为棋手,杨官璘的经历正是老一代棋手的缩影。在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像象棋这样历史悠久、民众喜爱的高雅的体育运动却得不到应有社会地位,纵是棋艺高超如杨官璘者,都要为生计而挣扎。杨官璘贩布、做缝纫、摆棋摊,历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仍然是生计艰难,全家人都在贫困中苦度时光。是新中国给了老一代棋手们新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象棋被列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棋手们有了安稳的生活;各地成立了象棋协会,组建了象棋队;出现了专门的象棋杂志;各类国家、省、市级的象棋比赛如雨后春笋,象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杨官璘和他同时代的棋手们才如鱼得水,把自己的象棋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将中国的象棋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与杨老因棋结缘,友谊长达半个世纪。在我的心目中,他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的楷模,无论是在棋艺还是人品方面。现在回想起,1959年我第一次见到杨老时的情景依然生动如昨。那时的他正当盛年,棋艺正值巅峰时期。这位誉满棋坛的大师,居然耐心地跟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小子下指导棋,丝毫没有轻视和慢待。他那一丝不苟的棋风和循循善诱的话语,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杨官璘是中国象棋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自身的成就和对象棋事业所作的贡献无人能及。赛场上,他与对手的较量中,将象棋艺术的智慧与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让这颗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大放光彩。赛场下,他研究棋道,著书立说,一方面将前人的成果加以修补、阐述、发扬,另一方面将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总结、升华,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人。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仍然传道授业,不遗余力地扶掖后人。可以说,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象棋事业,正是有了他的心血,才使得广东象棋界有了人才辈出、长盛不衰的局面。
      杨官璘的成功之道正印证了“天才来自勤奋”这句俗语,他对象棋的痴迷与执著,对棋道的刻苦钻研,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杨老的另一个成功因素是有静气,一如他寡欲、谦和、旷达的性格。平常心是棋手的一种适宜心态。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平和乃致远,这不仅是一种做人和心境,更是一种成事的禀赋,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走向成功。对杨老来说,下棋不仅是他付出了毕生心血的事业,也是他人生的一种爱好,是谈泊心绪的释放。所以,他能潜心地吸收、借鉴古今所有的成果,演练下棋的各种套路。“平常心”是禅家用语,如果引进棋道,必然会有更高的境界。平常心能使棋手充分享受象棋艺术带来的快乐,彻底放松比赛时的紧张,看淡输赢的结局,实在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再现了“魔叔” 杨官璘传奇的一生。尤其是作者采用文戏武写的手法,用精彩的笔墨和生动的描述,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棋坛半个多世纪异彩纷呈的龙争虎斗。随着书中的情节,我恍如又回到了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赛场,仿佛又坐在杨老对面,与他进行一场争夺全国冠军的巅峰对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不仅仅是杨大师的个人传记,基至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象棋现代史。除主人公杨官璘外,同时代的许多象棋名宿都在书中展露风采,尤其是书中对于重大比赛的详尽记录,对许多对局的生动描述,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躬逢盛世,文化建设越来越被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所重视。杨老的家乡凤岗镇的领导们更是独具慧眼,以独一无二的杨官璘为文化名片,全力打造“象棋之乡”特色文化;倾巨资连续举办以杨官璘冠名的全国性象棋大赛,引得国内外高手云集;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推广象棋艺术。弈棋氛围在这块“棋王”诞生的土地上再一次浓厚起来,凤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象棋之乡”。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个热爱象棋事业且毕生奋斗在棋坛的棋手,不禁为象棋的前景感到欣慰,并由衷地为凤岗镇的这些举措喝彩!
                           胡荣华    2010年4月20日
               (作者为上海棋院院长、中国象棋特级大师)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