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弄堂棋王打败鸳鸯炮-徐家亮(2)

时间:2006/11/13 20:46:00

用“秦原”做笔名,纪念身世

  徐老的祖籍是浙江奉化,他们家是从祖父一代从老家到了上海。他记得祖父是一位铜匠,祖母没工作,经常出去为富户打工。祖父祖母虽然生活贫苦,但非常慈善。徐老的父亲其实不姓徐,他原是一大户人家遗弃在街上的孤儿,是好心的祖母把他捡了回来抚养成人的。此外,徐老的姑姑也是祖母抱回家的弃婴。徐老的父亲病逝于1966年,徐老说父亲长得像广东人,所以他也有点像广东人,眼睛往里抠。“文革”时,徐老父亲的弟弟找上门来,要求确认这层关系,他这才知道自己的根不在浙江,本来是秦姓人之后。

  为了纪念自己的根系,徐老后来写文章或者著书,笔名用了“秦原”。

  弄堂棋王打败“鸳鸯炮”

  徐老的家在闸北区,挨着苏州河,在河北岸的一个弄堂里。

  徐老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在日本占领时期和国民党时期,他的父亲、母亲在住处附近的大街上摆了一个摊儿,以卖鸡蛋、卖布头等维持生活,很是贫困。父亲苦中找乐,没主顾的时候,就摆上棋盘跟周围的人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看着看着就看出点儿门道来了,有时就在旁边给父亲支着。父亲的对手不乐意,说,你行,你上来!徐老那时上小学5年级,正是什么都不怕的年龄,上去就跟人家招呼。初次出战,虽然没什么优势,但可以跟对手抗衡,几盘棋下过后,逐渐找出点门道。这样下着下着,后来竟赢多输少,远近的一些棋迷都闻风而来,专门找他来下,这反倒把他父亲晾到一边了。

  一来二去,他成为弄堂里的棋王。徐老后来谦虚地说:“我的棋下得并不好,不像胡荣华小时侯那么出名。”

  徐老15岁的时候,考上了上海纺织工学院预科,学院图书馆里有《橘中秘》、《梅花谱》、《象棋与棋话》等棋谱,他如获至宝,一有空就到图书馆借阅,有时候,他还把书借回家看,但父母只想让他念书,不想让他在学棋上分心,他们反对他下棋看谱,他就躲在被窝里偷着看。看完之后就照着样子跟人家试,挺灵验,不少对手中了他的圈套。得意之余,就更加勤奋地看谱,这成为他长棋的诀窍。

  当时,上海滩有一个叫“小广东”的棋手,以棋为生。他听说山西北路(徐老的住地)有个小孩下棋不错,就找上门来。开始让两先,“小广东”输了,后来不让了,平着下,他也输了。于是徐老对棋的信心更足,棋的名气也比以前更大了。

  1947年,上海纺织工学院举行全校象棋比赛,徐杀败各路精英,拿了冠军,他的名字第一次上了报纸——上海《文汇报》,这是他走出弄堂的开始,社会上的许多老棋手从此知道了他。后来,有人约他参加棋队。当时上海棋坛组队成风,大大小小有二三十支棋队,每个队有十多位棋手,各队经常举行对抗赛,棋赛结果、场边花絮常见诸报端,成为市民谈笑资料。徐应邀参加怡群队,它是怡园茶楼一群业余高手组织的棋队。有一次与老牌劲旅复兴队对阵,复兴队拥有沪上名将龚一苇和上海市冠军得主周慰元。周代表着上海业余棋界的最高水平,擅长“鸳鸯炮”。据徐老介绍,“鸳鸯炮”是他的独门开局秘诀,他是“鸳鸯炮”的始祖,棋王胡荣华曾将“鸳鸯炮”改造后用在全国赛上,取得了突出战绩。

  在怡群队与复兴队的比赛中,两队一台徐家亮与周慰元不期而遇。第一盘周先,周胜;第二盘徐先,徐胜,两人打了个平手。据徐老回忆,第一盘输,是因为周在一周前派他的师弟龚一苇找自己下了一天棋,摸了自己的底儿,自己的招法因而被一一破解;第二盘自己走中炮加巡河炮,这不是“正宗”,但它打乱了周的“鸳鸯炮”,结果乱中取胜,而且结局杀得非常精彩。这个赛事,经当时几家报纸的宣传,一时轰动了上海。

  怡群队领队陶沛之觉得徐家亮是可造之才,于是领他拜见了有棋坛“总司令”之誉的谢侠逊,期望他在“总司令”麾下一展宏图。

谢侠逊北京封雅号:“北京二亮”

  1951年,在谢侠逊家里,徐家亮认识了这位后来有“百岁棋王”之誉的棋坛巨擘。那天,他跟徐家亮下了一盘棋,让徐两先,结果徐胜。据说,谢凭借资格老,当时就是上海第一号名将何顺安去,谢老也要让他一先。下完让先的象棋,谢老拿出国际象棋来,教徐下国际象棋,他说有象棋底子,这个好学,于是就教徐国际象棋的走法,待徐会走之后,他说我们试试吧,就让徐一马,老少二人下了起来,结果,徐赢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盘国际象棋。谢老那天兴致很高,嘱他以后“经常来”。

  1958年,徐家亮力克各路高手获全国国际象棋冠军;1981年,国际棋联批准他为国际裁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国际裁判。追根溯源,“百岁棋王”谢侠逊把他引入“64格”天地功不可没。

  全国第一届棋类比赛于1956年在北京举行,三棋裁判长是一位下围棋的王姓民主党派人士,副裁判长是谢侠逊、彭述圣、张雄飞,徐家亮是那次比赛中最年轻的裁判。闲暇时,几位裁判坐在一起谈起年龄,“西北棋王”彭述圣彭老那年83岁,而徐家亮25岁,董齐亮28岁,屠景明30岁,三个年轻裁判的年龄加起来也是83岁,这般巧合一时传为佳话。

  比赛期间,几位年轻裁判与张德魁、谢小然等前辈合作,写一些比赛消息和评论,他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刊上,给主办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比赛结束之后,就留下他们编“1956年全国象棋比赛对局选注”,归谢侠逊领导,常与他打交道。当时棋界喜欢起一些雅号,有一次,徐家亮和董齐亮到谢老处,他指着他俩说:“你们是‘北京二亮’!”

  这个雅号就这样叫起来了,至今已经整整叫了半个世纪。其实,这二老都是上海人,今年年初的北京市职工运动会棋类比赛,董老是仲裁,徐老是总裁判长,记者笑言:“上海二亮,北京发光,同场执法,镇室压堂……”随后在河北巨鹿举行的“全国老干部象棋比赛”中,二老又作为棋手参赛,记者又笑言:“北京二亮,同场较量,七老八十,互不相让……”

  我曾拍了一张二老对弈的照片,发表后接到电话、短信和邮件数十个,都是祝他们健康长寿的内容。

Tags:徐家亮 
作者:张展 编辑:好点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