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变了村民的精气神
将视角从经济发展转向人的发展,体育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无疑是全方面的。
“闲的时候,村民不是睡懒觉就是打牌。现在村里办起了运动会,大家都想上去动动身板。”湟中县海子沟乡大有山村的赵成凯说。从酒桌走向武术训练,从“赌场”走向篮球场。最近几年来,小村庄体育运动带来了乡风文明。
更加可喜的是,体育还在无形中改变了人的精气神,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以前早晚锻炼只是限于走路,乡村道路坑坑洼洼,一不小心摔一跟头。”赵成凯说,后来他牵头组建武术队,白天劳动,傍晚练习武术,不仅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还“能攒住钱了”。
乡村体育活动益处多多。为保障乡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湟中县的做法是三个“全覆盖”:农村体育设施全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全民健身骨干培训全覆盖。
目前,湟中县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上百名,负责在当地带领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大有山村又到一年忙碌时。忙碌当然不是指农忙,而是2019年大有山武术大赛即将举办。街边,面店老板看到游客模样的行人,都会热情招呼:“里面坐,来一碗特色臊子面!”臊子面上桌,青海人爱吃的辣子油鲜红,加上一碗香气腾腾的面,一如当地人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全民健身的热潮已席卷我省的农村地区,而农民体育发展的背后更需要公共服务的支撑。近几年,省体育局在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的同时突出体育特色,重视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配备。在许多地方,体育场地和器材成为村民休闲锻炼的重要保障,体育设施犹如一条纽带,在给群众带来健康体魄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着不小的社会效益。
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消费……如今,这些在体育产业中时髦的热词也成了农村体育的标签。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省农村体育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内涵,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平台。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体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