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自从笔者推出《棋坛怪杰·双枪将董文渊》以后,就一直有个念想:再写出本关于周德裕的书。然而仅是搜集周德裕的棋谱就是一件浩大工程。因为周德裕是民国最具代表性的顶尖高手,在民国时期的棋坛大战中,周德裕之与钟珍,周德裕之与董文渊,周德裕之与黄松轩,被称为民国最激烈且最好看的三大争霸战。而发生在周德裕身上的“小战役”,更是数不胜数,周德裕的轶事和对局最具看点,其象棋人生也最精彩。周德裕成名于华东华北时,棋艺已经成熟,当他赴华南之后,与李庆全、黄松轩、钟珍这些顶尖高手逐鹿后,正所谓遇强则强,其棋艺达到了巅峰时期,所留下的对局质量极高,精彩无限。周德裕正值棋艺巅峰时期南游菲律宾、新加坡、马六甲、吉隆坡等地,旌旗所向望风披靡,而这些南游精彩的对局很难收集齐全,诚恐遗漏过多,故数年间,笔者做着本书整理辑录的准备工作,以待时机。
直到2022年春天,笔者通过香港的朋友搞到了当年香港《华字日报》的大量珍贵资料,当我翻看这些珍贵资料时,发现周德裕南游之系列对局赫然在立,所刊载内容之精彩,规模之庞大,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如果能通过华字日报这些资料,再现棋国风云,传承象棋文化,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于是,笔者决定完成本书最重要的周德裕南征棋谱。
在香港《华字日报》“弈趣”棋栏上,刊载了大量的周德裕南征以及他与各名手之间角逐的对局,为能写好这一篇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然而关于周德裕自华南返沪后的对局,始终是很难收集到,不得不说十个遗憾。令人惊喜的是,藏谱家周明华先生得知我的写作计划后,奉献出了珍藏了二十年的《周德裕对局集》抄本,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极大的丰富了周德裕四十年代初自港回沪后的对局。不仅如此,周明华先生还对周德裕与其他名手的对局,也做了补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一来,触动了笔者的“野望”,决定将周德裕的棋艺著述之《象戏勾玄》《开局四十八法》《象棋残局新编》及《华字日报》上连载的排局,全部编入!名之为《七省棋王周德裕全集》。
让我们穿越时空,深入了解那段群星璀璨、棋坛争霸的时光,踏着历史的足迹,感受当年的棋闻轶事,陶醉在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仿佛回到那个辉煌灿烂、名手辈出的时代。让我们回味那一刻,让棋史再现这一回。正是:
峥嵘岁月枰中雋,朗朗乾坤立上游。
七省棋王雄四海,光明磊落美名留。
《七省棋王周德裕全集》将是史诗级的民国棋王征战谱,内容之精彩,规模之庞大,史料之丰富,无与伦比。虽然写作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但写一部好书,最重要的并不是写作,而是资料和构思。有了资料和想法,只要有耐心有韧性,再大的规模再多的篇章也能写出来。尤其写至精彩处,作者自己都会雀跃欢呼,有了新的突破和发现,喜悦之感更是油然而生。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周明华先生的大力支持,为《七省棋王周德裕全集》增加了既精彩又重要的篇章。在此,向周明华先生郑重致谢!周明华先生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他不但在事业上十分成功,而且在藏谱方面亦颇有建树,可谓事业爱好双丰收。在我编著的多本棋谱中,周明华先生都给与了大力支持,令我十分感激。我一度想放弃象棋方面的写作,是周明华先生对我的鼓励,使我坚定信心走了过来。周明华先生的话语,我永远都会记得,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耳边“首成,趁着你年富力强,还有精力和能力写象棋书,应该多整理编写几部好的棋谱,你不写就真的没有人写了,我会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弘扬国粹,传承象棋文化,总要有人去做,百年之后,当后人看到这些珍贵的书籍时,也会感叹我们留下的珍贵记录,历史不会忘记,后人不会忘记,这是我们值得并有责任去完成的事。”这些年,是这些情意切的话语,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奋进,砥砺前行。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奉献到广大读者眼前。人的一生,需要有几个能影响你的真正朋友,引导你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周明华先生就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位朋友,堪称我的挚友。多年以来,周明华先生一直在幕后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我们之间的情谊,如亲人、似师友,已经超越了朋友之情。在我写象棋书的生涯中,周明华先生是我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再次表达我对周明华先生无尽的谢意!正可谓:
弈林称霸,四海驰骋。
民国人物,最劲周翁。
攻无不克,九州纵横。
旌旗所向,战无不胜。
树碑立传,惟缺南征。
翘首以盼,一夜春风。
沪上对弈,仍有遗耕。
雪中送炭,明华先生。
历时数载,持之以恒。
积沙成塔,有志竟成。
香港《华字日报》“弈趣”棋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不仅刊登了当时一些排局名家的作品和名手对局,还刊登了数次象棋比赛,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所刊载的内容之规模是当时所有报刊棋栏之最。笔者在《华字日报》上,竟然意外发现了由曾展鸿、黄松轩批注评述的民国廿四年“省港澳象棋比赛”的珍贵文物级全部比赛资料,这是各种棋谱没有出版过的史料。这些精彩的内容,将收录于明年出版的拙作《枰场雋英录》系列中,请广大读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