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我眼中的胡司令:胡荣华一到惊棋迷 让九子还完胜

1楼
gdnews 发表于:2006/5/31 0:12:00
  我喜欢中国象棋,因为他的智慧和趣味。同时它也因不受场地、经费的制约,为普通老百姓甚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从古至今,从南到北,穷人富人,老人小孩,人人都可以在棋盘上抓起棋子,在楚河汉界上挺兵跃马。在和平的环境下,去享受兵戎疆场的乐趣。

  河南是象棋的故乡

  喜欢下棋,就自我感觉是棋迷,但后来结识了一些八方四面的棋迷后,让我理解了一个真正棋迷的含义,这不仅要相当的棋力水平,还得有极其的投入热情和痴迷程度。总之,似乎做一个真正棋迷也是那么不容易。

  一日,一个河南棋迷的来访。那是一个繁忙的下午,这位特意从河南赶来的张姓棋迷风风火火找到我们栏目办公室,说:我非常喜欢你们栏目,我每天都看。接着他把我们栏目播出过的“围棋人生”“胡司令外传”“闭目棋王柳大华”“戏迷罗建文”“一个比利时小伙儿的楚河汉界”等棋类节目夸奖了一番,然后说:有一个事情你们一定得要帮我们说说。我说:你别急,慢慢讲。他说:现在有一些媒体说我们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原因之一是印度盛产大象,所以象棋就起源于印度,怎么可以这么简单呢?看来这位棋迷很是认真,我说:那你怎么看。他非常认真地拿出一卷资料,有早期河南象棋的文物,其中还有一些大象化石之类的东西,最后他确切的说:象棋就起源于我们河南,因为河南的简称就是“豫”,能说我们这里没有大象吗,还有……。

  我惊叹这位热心棋迷的执着和痴迷,比起他,我缺少的东西太多。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更进一步做好棋类节目,以飨广大棋迷观众。

  成名“胡司令”

  在那个曾经喊着口号就能过日子的年代里,人们的时间是奢侈的,中国象棋,成了众多百姓茶余饭后非常喜爱的娱乐方式。于是你可以看到在大街、小巷、只要有卧牛之地,就有三五成群的人们在那里进行着紧张、激烈的撕杀。

  在这期间,1960年,年仅15岁的上海棋手胡荣华横空出世,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中国象棋全国个人赛冠军,并从此一发不可收,以十连冠的成绩,独霸棋坛二十载。成为名副其实的棋坛巨无霸,旷世棋王,棋迷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棋坛英雄。或许是他成名时代正处于样板戏流行的年代,棋迷们将样板戏《沙家浜》中胡司令的称呼,转嫁到了这位棋坛霸主胡姓的身上,人称棋坛“胡司令”。

  就是你胡司令来也不行了

  在下棋的人群中,流行很多棋场行话。记得经常下棋的人,常常会因为对方的棋已经不行了,又不愿意认输的情况下,最喜欢念叨一句话:“瞧您这臭棋,就是胡司令来了也不行了”。听的多了,怎么觉得那么耳熟,想起来了,是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再哭,大老虎来了。”他是老虎,棋界的“老虎”。早日见见这位棋坛“老虎”,是我多年心愿。

  初识胡司令魅力

  既是棋迷,自然希望能见到“胡司令”,哪怕是停留几秒合个影。

  2002年,我们《体育人间》栏目制作纪录片《胡司令外传》,有幸得以数次南下上海,与“胡司令”进行了密切接触。看到现实中的胡荣华,却俨然是一个和蔼的学者,丝毫没有我原本想象中,棋坛“司令”应有的威武权贵的模样(或许我的想象本身就太俗了)。

  在风和日丽的上海,我们在为纪录片的制作竭力寻找“司令”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及棋迷眼里的棋王形象。一天,我们来到胡老童年在淮海公园里下野棋的地点拍摄,胡老按我们的要求,在公园大树底下下棋的人群中穿梭、行走,几个轮回后,竟然无人追星、围观,拍摄进行的出乎预料的顺利。这与当今三维(或是多维)媒体渲染下,诞生出的新奥运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无怪乎,司令成名的年代里,我们只能从报刊广播里得到他的信息所至。

  直到拍摄即将结束时,有棋迷看到我们拿着带有中央电视台台标的摄像机时,好奇的问我们在做什么,我说在拍胡荣华看你们下棋,他忙问是下象棋的胡荣华吗?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立刻在棋摊上引起了骚动,“胡司令”来了,有人在奔走相告。一位据说是在那里下了60年棋的老者,听说胡司令来了,一时慌乱的不知所措,下棋的手竟然拿起了对方的棋子,引起在场观棋者们的满堂欢笑,我们将这一有趣的画面定格在纪录片《胡司令外传》里。没想到,这“老虎”还真能吓唬人。

  下棋“嗜好”

  因拍摄胡大师比赛,我们常可以得到赛事组委会的照顾,允许我们在比赛现场拍摄,得以在近距离观赏胡大师对弈,这对我这个棋迷来说这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在比赛现场时间久了,发现胡老下棋的一些嗜好。不管他棋盘上的形势好不好,总能看到他在那里抓耳挠腮、唉声叹气或是愁眉苦脸,有棋手告诉我,你要把这当真,准得中计。据说,善于运用复杂的表情迷惑对手是胡荣华的制胜法宝之一。

  近来,他又出新招,经常拿出一小瓶风油精往太阳穴上抹。赛后,我问他抹风油精为什么,他说年纪大了用来清醒脑子用。这抹风油精是不是有兴奋剂之嫌,我不知道,但在旁边拍摄的我们都能明显感到风油精的味道,这对于与他对弈的棋手是否是个折磨,我不得而知。据传,现在不少韩国围棋选手也染上了这个嗜好。

  记得现在很多棋类比赛规定,不允许棋手比赛时抽烟,嗜烟的聂卫平曾为此大为光火,说这影响他发挥。不知道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在象棋比赛中会不允许抹风油精。但愿不要这样,我更不忍心看到快60岁的胡司令在没有风油精的情况下,会像不让抽烟的聂卫平一样走出惨不忍睹的昏招。

  原来如此

  1992年,中国棋院成立,之后部分省市棋院也相继成立。作为现任上海棋院院长的胡老,我们问他:中国棋院的成立,是不是对地方的棋类运动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胡老顿了一下,对我们说:当然,但其实上海棋院在1960年就成立了,只不过当时考虑上海话的“棋院”发音与“妓院”很接近,于是回避了一下,就有了后来的上海棋社。我想那不是比中国棋院的历史早30多年呢。是啊,有当年在战场上一边下棋一边指挥作战的陈毅元帅任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该市棋类运动焉有不强盛之理。

  与胡老对弈

  与大师胡荣华的接触,不用说令棋迷们最为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能与胡老对弈了。但我们之间水平相差这么大,他能不能同意,心中很是犯怵。但有这么好的工作之便,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想留下遗憾。没曾想,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并提出让我9个子(五个兵二士二象),不由的心喜万分。管他呢,即使输给胡司令,对于棋迷也是一种很有面子的事情。只不过,这让九个子的棋我从没有下过,刚走几步,就感到不妙了。由于没有这九子的屏障,他的棋子出的很快。结果呢,当然不用猜,奇迹没有出现。

  结束后他说:几天前,老聂(聂卫平)与许银川(全国象棋等级分第一)下让九子棋,老聂竟然还输了,太不象话。看来这老聂的中国象棋水平也不低,而让九子的棋对于专业棋手来说,许是一个很大的差距。相处时间久了,我问他这种让子棋应该如何破解,他说:应该是这样、这样……。对不起,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或许哪一天,再有人要让我九个子,我可以拿胡老的这一招,混顿饭吃。

  避免性格缺陷

  有人形容胡大师的笑容非常特别,那是一种细腻的微笑,肌肉绽放到最善真,目光温和到最轻柔,而且长时间保持着,不放松也不放纵。只有他把笑容拿捏得这样不温不火,一如他盘上的棋,平静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接触过胡司令后,深感此话的真切,但如果把最字换成比较级,将更加恰当了。

  有棋手说与许银川下棋经常是被他的力量击溃,而同胡荣华下棋则感觉极其细微,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被拉开了,与胜利之门就差那么一点点。为此,胡老也坦诚自己的看法:的确,我与大家的水平就差一点点。但谁都知道,如何将一点点的优势转变成胜势,是顶尖高手与优秀棋手之间的分水岭。能够成为旷世棋王的胡司令,无处不体现出他棋艺的全面和平衡,淋漓尽致的表露出江南才子的聪颖细腻,似阿庆嫂给胡司令准备的水缸,滴水不漏。

  一次晚餐后,我们再一次聊起棋,胡老说:从前跟棋手下棋,失误的多是对方,那时对手往往在心理上总觉得能和就不错了,即使有赢的机会也下的很保守。现在则不同了,自己的失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些棋手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想和就行了,往往明明是和棋,也想在我这个老头子身上拿分。这种棋手不正常的心态变化,又让老练机敏的胡司令抱了个大金娃娃。2000年,胡老在时隔第一次夺冠后的40年,又一次获得全国个人冠军。此时他已55岁,于是又有人送给他一个新的绰号,“不死鸟”。

  我不知道当今棋界的青年高手们,在这个已经55岁的“不死鸟”再次获得全国冠军后感觉是什么?如果说15岁到35岁期间,胡大师蝉联十届全国冠军,是他精力、棋力和经验的高峰所至。那么40年后,已55岁的胡司令再次获得全国冠军,又说明了什么,或许又一次让“胡司令”算计到了。潜台词:你们不要觉得我不行了,“司令”就是司令,如果你们心态不对,还得输给我这有经验的老头子。

  在我们制作纪录片《胡司令外传》的后期,在本台演播室进行的一次采访,胡老的精妙回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由于胡老惊人的记忆和智慧,使我们对采访的充足准备成为多余。采访很快就达到我们预先的设想。余下的时间里,我们的问话渐渐变得随意和尖锐了起来。当谈起棋界极具实力,有“东北虎”之称的王嘉良,好像很少问鼎冠军,其中有什么缘故?怎么看?胡老此时的回答十分直率:“王嘉良的棋的确有很大的力量,但他确实缺乏点运气和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吧”。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他说:我下棋记谱时有个习惯,就是对每下的一手棋的好坏都要做上记号,我发现他下棋时总要看我记谱,并注意我所做的记号。有一次我们下棋……。不用再往下说了,我们都明白了,胡老不仅能在表情上迷惑对手,甚至在记谱做记号上都能找到克敌制胜法宝。

  我对“东北虎”王嘉良的认知是早在13岁时,花了1角2分钱买的一本棋类小册子上了解到的,2000年我们为做聂卫平的纪录片《围棋人生》,到他当年下乡的北大荒,辗转哈尔滨时,在哈尔滨棋院遇到王嘉良王老,如果不是聂老介绍,我可能会把他看成篮球运动员了,看情形有二米,王老极其爽快、热情,并拿出由他主编的棋类杂志送给我们阅览,一个非常善良的老人,后来得知他和我竟是同省同县的乡亲。我很为我这个同乡惋惜、同情。因为在王嘉良刚刚进入鼎盛时期,并于56、57、59年三次获得全国亚军后,胡荣华横空出世,于1960年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后,连续20年独坐棋坛霸主。可以说胡荣华时代的鼎盛,是王嘉良等那一代棋坛高手们悲哀。古人曰:既生瑜何生亮,看来谁也难逃此古训。

  如果说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每一个要冲击冠军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通过转换一点点优势、经验和良好的心态,是造就胡荣华成为一代旷世棋王的充分原因。其实在做任何工作,都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同时应将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很多本应可以做到或做的更好的事情,就因为一点点个人的脾气、性格而夭折。

  记得1984年,曾引起很大影响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进入关键的后期争夺,代表中国攻擂的擂台手钱宇平对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对弈,钱宇平中盘认负时,竟然还存在一步可致胜手段。赛后,有人告诉他这一招法后,急性的钱宇平竟一下撑破数粒衣服扣子。之后,这位极具中国超一流水准的棋手,从此一蹶不振,落得抱病回家的结局。

  我们不难发现,胡老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业绩的原因,变的清晰了起来。他给了我很多启迪,要达到任何行业的颠峰,或是做好自己本质的工作。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具备完善的心理素养,把握一个正确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冠军,而每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性格缺陷。但是,尽量避免和减少缺陷,不仅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还是冲击事业顶峰的充要条件。

  不久前,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火箭成功升天,实现了全球华人多年的航天梦想。为确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在这场高科技攻关较量中,设计制造者们提出了“零缺陷”的口号,他们寄希望把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扼杀在火箭上天之前。我为他们的口号叫好、欢呼,更希望能将这作为一面旗帜,融入到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明天更灿烂、美好。

  (田裕硕)
2楼
何年江树 发表于:2006/5/31 1:24:00
用户已锁定!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