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1974谁触动了棋艺复苏之弦?

1楼
棋谱传递 发表于:2006/6/5 11:15:00

来源: 劳动午报

  十年“文革,”对于中国名胜古迹、文物古董特别是传统文化来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劫难。“文革”中有一个喊得很凶的口号,叫“破四旧”。所谓“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这个包罗万象的“旧”的大箩筐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棋类活动也难逃厄运:棋队被解散,棋手被下放到工厂,包括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在内的所有棋种被扣上了“封、资、修”帽子打入了冷宫,街头巷尾、厂矿学校再难看到纹枰对弈、捉对厮杀的场景了……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大地棋艺的坚冰开始融化,从专业队下放到工厂、学校的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吴玉林,棋艺超群但身为工人的谭炎午、臧如意、傅光明,对棋执着但还在农村插队的何连生、柳大华们看到了棋艺复苏的希望,高瞻远瞩的他们在别人忙于帮派争斗、打打杀杀的时候精钻棋艺,加紧“磨刀”,或力保前朝成果,或着眼于未来,努力打拼新天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棋有利的事情?

  不久前,记者一次向棋界元老董齐亮老人请教时,董老欣然为记者讲起“文革”期间棋艺复苏的一些情况……文革前的棋类活动奠定了他在棋界的地位

  记者认为,董齐亮董老在1974年中国棋艺复苏中起到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推动作用,所以这里应该介绍一下他的职位和他在棋界的地位。

  董老今年78岁,十年前从中国最高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信息研究部部长(正局级,同时还兼任工会主席)岗位上退居二线,之后,又受聘于上海某机构,4年后卸职回京。董老当年有“四高”之誉。“四高”者,一曰“棋高”,二曰“牌高”(桥牌高手),三曰学术级别高(教授级研究员),四曰行政职务高(正局)。他的职位使他后来有了和中央高层接触的机会。

  董老说,1954年,他刚从上海调到北京,就接到张雄飞的电话,约他到劳动人民文化宫表演象棋。张雄飞,1913生,安徽芜湖人,是著名象棋活动家、理论家,一生致力于象棋古谱的搜集和研究,对《竹香斋象戏谱》研究尤深,曾就该谱中有争议的十六局写成《竹香商兑》,于1947年始陆续发表于上海《联合日报》、《现代象棋谱》等报刊。

  那天,按棋艺组组长张雄飞的安排,董齐亮与北京名将杨长生对阵,董老笑称“侥幸”获胜。从那时起,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张雄飞等人一起在文化宫棋艺组活动,为北京的象棋发展勤恳工作。北京市少年宫1956年开办象棋班,张雄飞教了一年因故离开,离开之前推荐董老任教。董老在少年宫教了十年棋,直到“文革”开始,少年宫停课。十年间,董老教出了许多学生,有些学生至今与他保持着联系。

  董老说,张雄飞是国民党的老党员,解放前是南京市的邮电局局长,1950年后在北京邮电部门工作,张雄飞拥护中国共产党,会六七种外语,古文功底深厚,对象棋非常热爱,他爱下棋,但漏洞太多,与人下棋,走错了又不肯悔棋,所以一盘棋很快就走完了,就没的下了。张雄飞的名望不在下棋上,而是在象棋理论和社会活动上,在这两个方面很有建树,1958年调至国家体委,曾多次主持筹办全国性象棋比赛,在棋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张雄飞对劳动人民文化宫非常有感情,他向有关方面建议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棋类比赛(1959年)和第五届全国棋类锦标赛(1960年)在文化宫举办,被采纳并举办之后,奠定了文化宫在北京乃至全国棋界的地位。董老说,张雄飞一直参与、领导文化宫的棋艺活动,直至1962年因脑血管疾病去世。

  董老1957年获得过北京市象棋冠军,后曾多次代表北京参加全国团体赛和个人赛;1960年,“旷世棋王”胡荣华获得他首个全国个人冠军,正呈上升势头,但在团体赛中却被董齐亮击败,后来,胡荣华有一次向外宾介绍董老时说:“在全国比赛中,董先生是惟一赢过我棋的人。”董老的棋力可想而知。

  下棋为董老赢得的是棋名的一半,他棋名的另一半来自他的裁判经历。

  董老是中国四大特级国际裁判员之一。据《中国象棋年鉴》1990年版记载:另三位是陈松顺、刘国斌和季本涵。

  董老参与象棋裁判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国家体委准备纳入棋类项目,但要有人做比赛程序、比赛规则等前期的筹备工作,这些人既要有文化,又得是内行,这样,董老与五六十年代的著名象棋理论家张雄飞等被抽调出来搞《象棋竞赛规则》。由于象棋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特别是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差异,如“打几还几”、“长将”、“长捉”、“长拦”等,为避免比赛时出现矛盾、争执,他们多次听取北方棋手的意见,尽可能地缩小分歧,经过紧张劳动,新中国首个《象棋竞赛规则》出台并在首届全国象棋大赛上应用。从首届全运会象棋比赛担任副裁判长(裁判长为谢侠逊)起,董齐亮在“文革”前、“文革”后多次担任全国象棋赛的裁判长。他熟悉棋规,执法公正,有权威,有威信,多次化解桌上纠纷。

  正是由于董老德高望重,与文化宫有渊源,这是他后来推动中国棋艺复苏的资本。

 午报记者 张 展 文

2楼
何年江树 发表于:2006/6/5 13:09:00
用户已锁定!
3楼
桔梅梦 发表于:2006/6/6 9:12:00
 做板凳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