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赛之余,论坛闲逛,看到各种言论,欲言又止。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很好,摘录下来,与君共勉。
【内容节选自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iYFxS6dzYg4Rdca3kxEHFw】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很多人实在是太讲究身份感了,善于寻找一切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这种做派真的很LOW。
主持人孟非有一句话说得好: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我不喜欢太有身份感的人。
太有身份感的人,往往拥有两副面孔。对待强于己者的人,是一副面孔。对待弱于己者的人,是另一副面孔。知乎网友卢寒冰讲过一段经历。一次,她去一位同事家做客。在公司,卢寒冰是部门一把手。而这位同事,是部门二把手。这位同事家雇了一个保姆,保姆已年迈,行动不便。“同事陪我聊天时笑意盈盈,并不时指挥老保姆干这干那,老保姆忙前忙后,一脸惶恐。”临别时,一个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卢寒冰见到了同事的另一张面孔。“她端坐餐台前大声斥责老保姆,原因只是玻璃餐台被水果弄湿后,老保姆没有按她说的用牙膏去擦。她眼睛里放出恶狠狠的光,然后恶狠狠地说出一句话:“用牙膏擦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为止!”老保姆战战兢兢从卫生间拿出牙膏,却不小心碰翻了水盆,脚下一滑,扑通摔倒,半天没爬起来。我这位同事,却连眼皮都没动一下。一转脸,又立即笑意盈盈对我。我不仅打了个寒战——天哪,她竟会变脸!从此,卢寒冰就疏远了她。卢寒冰说:“一个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无他,人性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无底线谄媚的人,和一个无限制诋毁的人,通常是同一个人。
关于身份感,我喜欢三句话。
第一句: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吴小闲讲过他老总的故事。他老总,清华双博士学位,创办了一家环保企业,身家数亿。一次,小闲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他们在酒店点了一桌菜。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还有一次,在公司楼下,一位清洁阿姨正在整理空纸箱,想拿去卖点小钱,不料天下起了雨。阿姨只好冒雨把纸箱踩成纸片,这时,老总刚好开车来到楼下。他看见后,立马跳下车,帮着清洁阿姨一起踩起纸片来。吴小闲说:“我们公司的人,都很钦佩老总。因为他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我也钦佩这种尊重弱者的人。现在,大家都喜欢说修养,其实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往往不是表现在他对待上司、权贵、朋友的态度上,而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炫耀身份的,因为他不需要通过“欺负”他人来垫高自己。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第二句: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冯仑写过一篇“李嘉诚如何请客吃饭”。多年前,李嘉诚早已是华人首富。而冯仑们,还是一个个小老板。那一次,冯仑们去香港,李嘉诚做东请客吃饭。冯仑,原以为李嘉诚会很“大牌”。没想到李嘉诚竟然在电梯口候着,见到来宾,就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名片。中国人向来喜欢座次文化,不同的座次代表着不同的尊贵程度。但是李嘉诚并没有这么来安排,吃饭之前,他让20多人抽了一个签,“抽到几号位就坐几号位。”20多个人,坐了四桌。吃饭时,李嘉诚在每一张桌陪聊了15分钟,不论亲疏,每一桌都15分钟。临走时,李嘉诚跟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服务人员。这一餐饭,充分展现了李嘉诚一生的做人追求——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成熟的标志就是包容心的养成。既要包容比你好的,也要包容比你差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理解别人的缺点。不要鄙夷别人无知、贫穷、粗俗,因为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每个人才拥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度。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包容差异,谦卑地活着,尊重每一个人的高度。”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第三句:真正的高贵是平视。
2013年,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首发出场。在白岩松演讲之前,学子们见到他后都无比激动,忙着要签名、求合影、拍照片、发微博。演讲一开始,白岩松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白岩松谈到了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那时,不管是哪位名人的讲座,学生们从不要求签名或合影,而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聆听。“讲得好,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讲得不好,不管声名多么显赫,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人际交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和平视。
俯视者狂,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藐小了对方。
仰望者弱,诚惶诚恐顶礼膜拜,藐小了自己。
平视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
我最欣赏的交往态度是平视,
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
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苏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离谦卑之态,与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你就会在低眉与抬头之间,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观赛之余,论坛闲逛,看到各种言论,欲言又止。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很好,摘录下来,与君共勉。
【内容节选自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iYFxS6dzYg4Rdca3kxEHFw】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很多人实在是太讲究身份感了,善于寻找一切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这种做派真的很LOW。
主持人孟非有一句话说得好: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我不喜欢太有身份感的人。
太有身份感的人,往往拥有两副面孔。对待强于己者的人,是一副面孔。对待弱于己者的人,是另一副面孔。知乎网友卢寒冰讲过一段经历。一次,她去一位同事家做客。在公司,卢寒冰是部门一把手。而这位同事,是部门二把手。这位同事家雇了一个保姆,保姆已年迈,行动不便。“同事陪我聊天时笑意盈盈,并不时指挥老保姆干这干那,老保姆忙前忙后,一脸惶恐。”临别时,一个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卢寒冰见到了同事的另一张面孔。“她端坐餐台前大声斥责老保姆,原因只是玻璃餐台被水果弄湿后,老保姆没有按她说的用牙膏去擦。她眼睛里放出恶狠狠的光,然后恶狠狠地说出一句话:“用牙膏擦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为止!”老保姆战战兢兢从卫生间拿出牙膏,却不小心碰翻了水盆,脚下一滑,扑通摔倒,半天没爬起来。我这位同事,却连眼皮都没动一下。一转脸,又立即笑意盈盈对我。我不仅打了个寒战——天哪,她竟会变脸!从此,卢寒冰就疏远了她。卢寒冰说:“一个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无他,人性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无底线谄媚的人,和一个无限制诋毁的人,通常是同一个人。
关于身份感,我喜欢三句话。
第一句: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吴小闲讲过他老总的故事。他老总,清华双博士学位,创办了一家环保企业,身家数亿。一次,小闲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他们在酒店点了一桌菜。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还有一次,在公司楼下,一位清洁阿姨正在整理空纸箱,想拿去卖点小钱,不料天下起了雨。阿姨只好冒雨把纸箱踩成纸片,这时,老总刚好开车来到楼下。他看见后,立马跳下车,帮着清洁阿姨一起踩起纸片来。吴小闲说:“我们公司的人,都很钦佩老总。因为他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我也钦佩这种尊重弱者的人。现在,大家都喜欢说修养,其实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往往不是表现在他对待上司、权贵、朋友的态度上,而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炫耀身份的,因为他不需要通过“欺负”他人来垫高自己。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第二句: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冯仑写过一篇“李嘉诚如何请客吃饭”。多年前,李嘉诚早已是华人首富。而冯仑们,还是一个个小老板。那一次,冯仑们去香港,李嘉诚做东请客吃饭。冯仑,原以为李嘉诚会很“大牌”。没想到李嘉诚竟然在电梯口候着,见到来宾,就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名片。中国人向来喜欢座次文化,不同的座次代表着不同的尊贵程度。但是李嘉诚并没有这么来安排,吃饭之前,他让20多人抽了一个签,“抽到几号位就坐几号位。”20多个人,坐了四桌。吃饭时,李嘉诚在每一张桌陪聊了15分钟,不论亲疏,每一桌都15分钟。临走时,李嘉诚跟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服务人员。这一餐饭,充分展现了李嘉诚一生的做人追求——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成熟的标志就是包容心的养成。既要包容比你好的,也要包容比你差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理解别人的缺点。不要鄙夷别人无知、贫穷、粗俗,因为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每个人才拥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度。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包容差异,谦卑地活着,尊重每一个人的高度。”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第三句:真正的高贵是平视。
2013年,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首发出场。在白岩松演讲之前,学子们见到他后都无比激动,忙着要签名、求合影、拍照片、发微博。演讲一开始,白岩松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白岩松谈到了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那时,不管是哪位名人的讲座,学生们从不要求签名或合影,而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聆听。“讲得好,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讲得不好,不管声名多么显赫,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人际交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和平视。
俯视者狂,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藐小了对方。
仰望者弱,诚惶诚恐顶礼膜拜,藐小了自己。
平视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
我最欣赏的交往态度是平视,
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
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
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苏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离谦卑之态,与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你就会在低眉与抬头之间,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