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石柱县东接湖北利川市,南连重庆彭水县,西南临重庆丰都县,西北界重庆忠县,北与重庆万州区接壤。截至2015年10月10日,石柱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6个镇、14个乡。[1]户籍总人口547871人,常住人口39.91万人。以土家族为主,另有汉族、苗族、独龙族等民族,共29个民族。
石柱县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获得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辣椒生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石柱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
中文名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
行政区划
1997年,石柱县面积3013平方千米,人口47.8万。辖4镇50乡。县政府驻南宾镇。[4]
2000年,石柱县辖南宾、西沱、临溪、黄水4个镇;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河坝、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马武、黄鹤、洗新、新乐、漆辽、木坪、都会、万宝、石流、中兴、王场、黎场、沿溪、坡口、万朝、沙子、栗新、金竹、金岭、湖镇、卷店、蚕溪、中益、官田、悦来、鱼池、龙沙、桥头、三益、东木坪、冷水、枫木、洋洞、石家54个乡。[4]
2002年,石柱县辖12个镇、20个乡,11个居委会、496个村委会。户籍人口51.1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46万人。[4]
2008年,石柱县辖12个镇、20个乡: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黄水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渔池镇、大歇乡、三河乡、万朝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桥头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冷水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黄鹤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
??? 共10张
石柱县黄水镇
2009年,石柱县辖32个乡镇。18个镇:南宾镇、西沱镇、黄水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14个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5][6]
2015年,石柱县辖3个街道、16个镇、14个乡。3个街道: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16个镇:西沱镇、黄水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14个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1]
2016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石柱县枫木乡设立枫木镇的批复》(渝府〔2016〕95号),同意撤销枫木乡,设立枫木镇。[7]
南宾街道
南宾街道为石柱县中心城区,距重庆市区250公里,距长江47公里、沪蓉高速公路6公里。幅员面积166.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9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户数13264户,农业人口45562人。南宾街道是石柱县长毛兔、蚕桑、烤烟、辣椒、水果、中药材、林业生产基地。[8]
西沱镇
西沱镇位于石柱县北部,原名西界沱,距县城76公里。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4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5万多人。境内资源丰富,探明原煤储量为2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5亿吨,锰矿储量350万吨。[9]
黄水镇
黄水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地处渝鄂边陲,距县城63公里。幅员面积158.7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3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699人。20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城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0]
下路街道
下路街道位于石柱县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6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1167人,土家族占总人口的76%。[11]
悦崃镇
悦崃镇位于石柱县中北部,距县城36公里。幅员面积17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48人。为重庆黄水统筹城乡示范区域旅游环线重要乡镇之一。[12]
临溪镇
临溪镇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距万州50公里。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6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5718人。城镇人口为6033人,城镇化率为23.2%。[13]
马武镇
马武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幅员面积90.81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为石柱县重要的优质烤烟、蚕桑、生猪、辣椒生产基地。[14]
沙子镇
沙子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幅员面积16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总人口15027人。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银杏、冷竹笋、烤烟等绿特农产品资源丰富。[15]
王场镇
王场镇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社区和6个行政村,4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拥有沿江片区最完善的水利设施——“桃花大堰水利体系”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王场集镇新区”。[16]
沿溪镇
沿溪镇位于石柱县西北角,距县城85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7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573人。沿溪码头为石柱县第二个长江码头。[17]
龙沙镇
龙沙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78.0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4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6885人。农业以辣椒、烤烟、马铃薯三大产业为支柱。2012年,年度综合考核居分组第五名。[18]
鱼池镇
鱼池镇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20人。旅游资源丰富,有千野草场、灵山佛景区、土家老街、莲花洞等。[19]
三河镇
三河镇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6公里。幅员面积101.3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72人。三河镇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初具雏形。[20]
大歇镇
大歇镇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9公里。幅员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708人。烤烟、辣椒、长毛兔、马铃薯、中药材为五大支柱产业。[21]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石柱县中部,距县城33公里。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55人。以粮食生产为主,形成以辣椒、长毛兔为主导产业的种、养业。[22]
万朝镇
万朝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03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立体气候明显。[23]
冷水镇
冷水镇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42公里。幅员面积74.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29人。[24]
三星乡
三星乡位于石柱县南部,距县城19公里。幅员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62人。实有耕地面积15884亩,其中田面积4902亩,森林面积129348亩,草场面积9.1万亩。[25]
六塘乡
六塘乡位于石柱县南部,距县城18公里。幅员面积129.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14840人。主要有烤烟、畜牧、中药材、林业四大支柱产业。[26]
黎场乡
黎场乡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88公里。幅员面积36.1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20人。[27]
三益乡
三益乡位于石柱县中部,距县城32公里。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辖四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50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以辣椒产业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以长毛兔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8]
王家乡
王家乡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幅员面积4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27人。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路,其中有三个村全面实现硬化。[29]
河嘴乡
河嘴乡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79公里。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199人。[30]
石家乡
石家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983人。为产粮大乡,有“高原粮仓”之美称。[31]
枫木乡
枫木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86公里。幅员面积136.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1077人,其中:农业人口3309户,10635人,95%人口系土家族。[32]
中益乡
中益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幅员面积15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32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水利、天然气等资源。[33]
洗新乡
洗新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72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5160人。
黄鹤镇
黄鹤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38人。[34][6]
龙潭乡
龙潭乡位于石柱县东南角,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20人。[35]
新乐乡
新乐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65.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35人。
金竹乡
金竹乡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52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1人。
金铃乡
金铃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61公里。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11人。[3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柱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长江南岸,地处东经107°59’一108°34’、北纬29°39’-30°33’之间。东接湖北利川市,南临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重庆丰都,西北连重庆忠县,北与重庆万州区接壤。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南北长98.3公里,东西宽56.2公里。[37]
地质地貌
石柱县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起伏下降。县境为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斗山背斜、东南老厂坪背斜,顺北东、南西近似平行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38]
按海拔高度分为中山、低山、丘陵3个地貌大区: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山区,面积为1940.4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4.4%;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为低山区,面积有885.1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29.4%;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为丘陵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2%。海拔相对高差1815.1米,最高点为黄水镇大风堡(1934.1米),最低点为西沱镇陶家坝(119米)。
??? 共4张
石柱县西沱古镇
按类型分为黄水山原区、方斗山背斜中山区、老厂坪背斜中山区、石柱向斜低山区、西沱向斜丘陵区5个地貌单元;单个地貌主要有山、岭、洞、坪、槽、沟散布石柱县境内。[38]
气候特征
石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特点。日照少,气候垂直差异大,灾害性天气频繁。年平均温度16.5℃,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4.7℃。[3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石柱县幅员面积中,陆地占总面积的98.11%,水域占1.89%。2008年末,常用耕地2.9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3亩,林地面积18.12万公顷,园地面积4971.6公顷。[39]
矿产资源
石柱县探明的金属矿有铅、锌、铁、硫铁矿、铜、砂金、镉、锗、银;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石岩、磷、含钾页岩、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粘土、高岭土、泥岩、页岩、煤、天然气,尤以石灰岩、石英砂岩、铅锌、煤、天然气储量较大,分别为200亿吨、1.37亿吨、167.60万吨、1.61亿吨、155亿立方米,颇具工业开发价值。[39]
生物资源
石柱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柏木、红色薄皮马尾松、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128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类24种;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有野生动物470种,其中鱼类124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小鸨、白鹗、水獭、中华鲟、岩原鲤等52种。[39]
水能资源
除长江过境水流量外,石柱县年平均径流量22.8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51万千瓦,可开发量8.70万千瓦,已开发2.57万千瓦。[39]
人口民族
人口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
至2013年末,石柱县户籍总户数19.58万户,总人口547871人。总人口中,男性282932人,女性264939人。年末常住人口39.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6万人。[40]
民族
石柱县共有民族29个,为汉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独龙族、侗族、哈尼族、瑶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壮族、彝族、黎族、傣族、鄂温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门巴族、基诺族、撒拉族。[41]
?
中文名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
建制沿革
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3]
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
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黔中郡。
秦至东汉年间,以境内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重庆忠县)、涪陵县(今重庆彭水县)。
三国至十六国成(汉)时期,属涪陵郡涪陵县。[3]
?
石柱县建设
南北朝宋时,县地改属巴郡。齐,属巴郡临江县。梁,属临江郡。北周,初属临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年)属临江地分置的南都郡源阳县,建德四年(575年),属南都郡源阳县改名的怀德郡武宁县(今万县武陵镇)。
隋,县地属临州武宁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重庆万州区)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3]
五代十国、前蜀、后蜀循唐制。
北宋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循唐制,隶忠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石砫安抚司,马定虎受封石砫安抚使,建立局势机构,节制九溪十八峒。
元初,在南宾县地设立为石砫军民府,后升为石砫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建立夏政权,改为石砫安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砫宣抚司,隶重庆卫;十四年(1381年),撤销南宾县,改为南宾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改隶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年),石砫女宣抚使秦良玉勤王有功,升石柱宣慰司,隶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县)。[3]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宣慰司隶川东道夔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归流,置石砫厅,仍隶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年),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3]
?
石柱县自然风光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砫县,隶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酉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隶四川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万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县人民政府,隶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9年,改为石柱县。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88年,改隶四川省黔江地区。
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
2000年7月,直隶重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柱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长江南岸,地处东经107°59’一108°34’、北纬29°39’-30°33’之间。东接湖北利川市,南临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重庆丰都,西北连重庆忠县,北与重庆万州区接壤。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南北长98.3公里,东西宽56.2公里。[37]
地质地貌
石柱县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起伏下降。县境为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斗山背斜、东南老厂坪背斜,顺北东、南西近似平行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38]
按海拔高度分为中山、低山、丘陵3个地貌大区: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山区,面积为1940.4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4.4%;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为低山区,面积有885.1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29.4%;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为丘陵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2%。海拔相对高差1815.1米,最高点为黄水镇大风堡(1934.1米),最低点为西沱镇陶家坝(119米)。
??? 共4张
石柱县西沱古镇
按类型分为黄水山原区、方斗山背斜中山区、老厂坪背斜中山区、石柱向斜低山区、西沱向斜丘陵区5个地貌单元;单个地貌主要有山、岭、洞、坪、槽、沟散布石柱县境内。[38]
气候特征
石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特点。日照少,气候垂直差异大,灾害性天气频繁。年平均温度16.5℃,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4.7℃。[3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石柱县幅员面积中,陆地占总面积的98.11%,水域占1.89%。2008年末,常用耕地2.9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3亩,林地面积18.12万公顷,园地面积4971.6公顷。[39]
矿产资源
石柱县探明的金属矿有铅、锌、铁、硫铁矿、铜、砂金、镉、锗、银;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石岩、磷、含钾页岩、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粘土、高岭土、泥岩、页岩、煤、天然气,尤以石灰岩、石英砂岩、铅锌、煤、天然气储量较大,分别为200亿吨、1.37亿吨、167.60万吨、1.61亿吨、155亿立方米,颇具工业开发价值。[39]
生物资源
石柱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柏木、红色薄皮马尾松、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128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类24种;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有野生动物470种,其中鱼类124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小鸨、白鹗、水獭、中华鲟、岩原鲤等52种。[39]
水能资源
除长江过境水流量外,石柱县年平均径流量22.8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51万千瓦,可开发量8.70万千瓦,已开发2.57万千瓦。[39]
人口民族
人口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
至2013年末,石柱县户籍总户数19.58万户,总人口547871人。总人口中,男性282932人,女性264939人。年末常住人口39.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6万人。[40]
民族
石柱县共有民族29个,为汉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独龙族、侗族、哈尼族、瑶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壮族、彝族、黎族、傣族、鄂温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门巴族、基诺族、撒拉族。[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