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象棋游戏与规则设计
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瑰宝,自其诞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象棋文化,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倾倒。在各类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种种迹象表明象棋文化发展进入瓶颈。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象棋的社会关注度在不断下降,象棋在几大棋类中的地位不断后移,与其悠久灿烂的历史和被称作拥有为数最多的爱好者的智力运动来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象棋进行改革。
奇袭象棋是一种在完全继承象棋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棋。它根据事物普遍的发展原理,首次提出了象棋关于“棋”是象棋文化的“质”的认识;首次运用质量互换原理,并根据象棋文化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对其质——“棋”进行改革的观点;同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根据我国古老的《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核心哲学思想和原理,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象棋存在的具体缺陷,同时在这些哲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具有革命性进步的象棋子——“奇袭子”。
“奇袭子”的运用使象棋成为当今世界首款经过巧妙设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类”棋种,在外观与原象棋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最初布局增加到了100个,每一种布局的变化都是原来象棋的3的12次方倍,极大的丰富了象棋的变化。由于是“不完全信息博弈”,永远有“不可知”的存在,即使未来棋软再进步,也不可能出现对“不可知”的判断完全正确,这样就给人类棋手和棋软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共同平台,使人类棋手战胜棋软成为可能,改变被棋软全面碾轧的尴尬局面。
奇袭象棋根据最初的规则,原象棋中的棋谱、招法都可以或明、或暗、或明暗结合的运用,棋局的对弈从表面看,一般情况下都与原象棋无异,只是在有限制的几次翻子过程才可以看出是新棋,更多的变化在暗处、在棋手的内心。《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著名兵书中大多数计策都将很贴切的运用其中,棋评也不再是一、二、三,进、退、平,会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典故、战争故事、人物趣事运用于对棋局的描述之中,真正彰显各种文化之间的广博联系,真正体现出伟大中华文化的气息。奇袭子的设计运用,将使象棋明显区别于国际象棋模拟变化的内涵,给象棋走向世界增添内在的动力。奇袭象棋是对象棋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努力,很有可能对象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象棋被称作是爱好者最多的智力运动项目,玩家估算在两个亿左右,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发展进入瓶颈,表现为报道少、赞助少、奖金少、精彩的棋局少、爱好者新生力量少,社会关注度下降,在几个大棋中的地位不断向后移,现在基本已经排在了国际象棋的后面。同时赛事昙花一现的多、棋手转行的多、平庸的棋多、和棋过多、象棋改革的呼声多。
我们的象棋大师水平非常高超,都身怀高超技艺,也都有过辉煌的成绩,有的大师下盲棋也可以战二十多人而不出败绩,震惊世人。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的大师们在赛事中,平平庸庸的棋太多了,很难下出一盘精彩的令人叫绝的好棋来。这种状况非常让人费解,原因始终没有找到。
象棋定型于北宋,作为象棋文化的“质”——“棋”本身已经稳定了上千年,而在此期间,象棋文化丰富多彩的“量”不断的积累和增加。单独就棋艺来讲,著作、古谱、现代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早已经形成了很多的定式,很多的变化已经不再称其为变化,致使我们的大师们之间的对弈很多时候彼此感觉无计可施。很多时候可以想和就和,或者不想和也得和,否则必输无疑,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且愈演愈烈。我们知道,人的智慧相对的差别是多方面的,技艺的发挥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为何总是出现过多的和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身能力难以发挥的状况?说明象棋对弈时,人的智慧难以发挥,个人的特质也不容易展现,是因为象棋所演示的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
象棋以上的状况,就像乐器缺乏应有的表现力,再美妙的构思、再动听的乐曲,也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里,有劲使不出来。我们的象棋大师也像优秀的登山家,他们都是已经登顶珠峰的高手,但是,在地球上,再没有哪里比那个地方高了,让他们之间再比高下就难得多了。赛事里的快棋、超快棋,就好比负重登山,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超快棋破坏了棋的艺术味道,失去了彼此之间心灵对话的美妙过程,都是些顾此失彼的忙碌,而最后不管输赢又都索然无味。这不是象棋文化、象棋艺术的追求方向。为什么不是追求还要做,因为它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一切都是象棋文化发展到一个阶段性顶端的表现。
说象棋有待变革很多人会不同意:象棋怎么会用“变革”两个字来形容呢?它一直是那样的,有什么可以变革的?老祖宗传下来就这样怎么能说变就变?这就是人们对象棋的固化观念。实质上讲象棋就是个老玩具,千年前的古人发明的玩具,为什么不能有变化呢?
棋软的出现和机器下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人类棋手在机器面前节节败退,有人大呼“尊严不再”,有人疾呼“撼动了象棋生存的根基”,有一种难以接受和风雨欲来之感。其实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也并不认为具有智能,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讲何以败给机器?因为机器的记忆和计算非常强大,而人类的大脑记忆和计算能力的强度,也只是能够支持人类正常思维而已,人的大脑只会记忆和计算是远远不够的。记忆和计算只是人类大脑的一部分功能。
人类所处的世界,并非都是信息确定,也并非都是信息可知,人类在应对大自然的生活过程中,人类大脑的思维既要面对确定性东西,也要面对不确定性的内容,要综合多方面的判断,整合多方面的可知或不可知、确定或不确定的信息、数据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后创造性的形成决策。就是说,人类的智慧所面对的相当一部分环境是不确定性的、概率性的,人类的智能来自于这样环境经验的总结积累。对于单纯确定性的环境,人智慧的大部分并不能也不需要完全发挥。
目前几乎所有的棋种都是“完全信息博弈”类游戏,就是说,下棋时的所有信息都是对等且透明的,利益明晰、得失明确,所涉及的信息都具有确定性。
所以下棋不会出现不确定的信息,即使问题再复杂也是能够确定的、可知的。显然,人类大脑处理“不完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各种推理方式去判断事物的变化,通过想象、推断等方式确定信息并进行决策的能力不能在下棋时得以充分发挥。比如人或动物甚至植物都是会作假象的,表面一样,实质却不一样,这需要智慧去分辨。棋有假象吗?没有!因为步数少的,变化一目了然,步数多的,变化就会成为定式,总之利益得失可以确定。目前被认为变化最复杂的围棋人类棋手已经全面被棋软碾轧,象棋更是多年以前已经如此。这是棋类发展历史出现的重大事件,必将记入史册。那么历史的重大节点,作为事件核心的“棋”本身不可能属于无动于衷的部分,棋在这个历史时刻一定有它独特的使命。
棋软和机器下棋的出现,显现出象棋变化的局限性,它从另一个反面证明,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象棋本身应该有所变革,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所以,“棋”本身的变革是必然的。棋软对人类棋手的碾轧反证象棋这一古老玩具已急待变革。
由于象棋发展的现实困境,不少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象棋需要改革的问题,各个层面也都有共识,很多的赛事不断创新改制,有过“贴分制”、“贴时贴分制”等等,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对弈平台,为了产生更好的促进和宣传,为了减少和棋的出现,但是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最著名的大师胡荣华先生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推出“和棋黑胜”,也并不成功。胡先生曾忧虑的说:“象棋如不改革,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只能在博物馆看到。”象棋本来是老大的地位,现在基本已是围棋、国际象棋之后排第三了。国内很著名的也是最高水平的比赛,媒体拉开架势报道赛事进展,怎奈第一天全部和棋,报纸只能出个豆腐块《和风一片》,盼到第二天,无奈只能是更小块的《一片和风》。这就是现状。什么原因?象棋的生命力下降、活力下降,关注度就会下降。众多关心象棋的人们都意识到象棋急需改革。
从象棋发展的现状看,象棋不如人意表现最突出、最明显的是和棋产生过多,多得让人们难以接受,现在的大师之间已经到了想和就和的地步,1996年的五羊杯全国冠军赛,曾出现过56局55和的局面,不弈而和的、走子即和的、分分钟即和的比比皆是,严重的影响了象棋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可以说和棋过多是导致象棋关注度下降、地位后移、新生爱好者数量减少等等现状的主要因素。
多年以来,为了解决和棋过多问题,人做过很多的努力。其中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到了在棋规上想办法,这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因为,棋规和棋一样的年龄,棋规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为对弈双方平衡、公正而努力,他是公正的法官,它无时不刻不在矫正着棋局出现的任何的不公,它有千年的不断更新改善的积累,象棋出现重大问题不可能是棋规这个功臣的事情。
和棋来自于棋手,但是过多则与棋手无关。和棋的出现首先一定是棋手水平相近所致,但是过于频繁的在多人之间出现和棋一定不正常。棋手的水平相近不等于相等,何况还涉及棋手发挥问题和环境变化问题等诸多因素,这说明象棋就像一架不精确的天平,经常出现99克=100克一样,之所以不精确是因为本身产生的变化不够多,对外界产生的变化不能做出应有的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象棋本身产生的变化不足,是意图容易暴露的根源。
意图过于暴露是和棋产生过多的根本原因。象棋是典型的“完全信息博弈”类游戏,对弈时双方信息彼此对等透明,任何的变化都呈现在眼前,《孙子兵法》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象棋非常容易达到知彼知己,所以危险不断化解,最后成和棋。另外,意图的暴露,很多变化逐渐形成定式,这让很多变化已经不再称之为变化,使得和棋更容易产生。所以和棋产生过多的主要原因是象棋对弈双方意图过于暴露。
我们来观察象棋子的设计,圆柱体的一面标名,(或是两面标同一个名),它的名就是它的形,就是它的意,也是它的行。意图丝毫不能隐蔽,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仔细观察棋子,它是个有阳无阴、有明无暗、有表无里的东西,实际上这样事物在客观世界中我们找不到。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万事万物遵循之,而到棋子这里不见踪影。《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素问》中讲“阴阳者,天地之道化,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易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现代科技开始研究暗能量、反物质而且都有实质的进展,应该是同一道理。
棋子有阳无阴、有表无里、有明无暗,只能模拟和演示形与意高度一致的变化,这对有战争模型之称的象棋来讲很难匹配。《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战争讲究“诡道”、
讲究“隐真示假”,讲究心理战,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意图暴露,形与意高度一致与战争变化根本特征严重不符。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象棋子的结构造成的。至此,象棋子的这一有阳无阴、有明无暗、有表无里的缺陷我们可以确定。
象棋子的这种不完整性,显然是它最明显的缺陷。
象棋作为传统文化,象棋文化的发展必定和其他事物一样,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发展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质的飞跃。那么,象棋文化这一事物的质和量分别是什么呢?发明人认为,象棋本身是象棋文化质的所在,棋本身对象棋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象棋文化要实现新的飞跃式的发展,必须以象棋本身的变革为前提。
在象棋本身稳定的基础上,因象棋产生的一切内容,诸如棋艺、人才、著作、以及一切古往今来的与象棋有关的文化活动等等,是象棋文化“量”的表现。就是说,自从象棋北宋定型以来,在“质”稳定不变的情况下,“量”的积累已经有了上千年。在这种状态下,因为“质”的停滞不能给“量”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量”对“质”更多要求不能实现,造成象棋文化发展原地打转。象棋发展现状中的种种不如人意,都是“量”对“质”有所更高要求的表现。
事物发展变化的“质”和“量”很像人的两条腿,要顺利前行一定是两条腿交替迈进。对于象棋来讲,“质”的这条腿可以说千年不动了,而“量”这条腿则足足迈进了上千年。我们不难想象,假如一个人前行只迈一条腿,不管他的步幅有多大,最终不会走远。如今不论是从象棋文化的发展现状讲,还是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极有可能是到了主动促进“质”的飞跃发展的时期。极有可能是到了“迈进质的这条腿”的时候。
如果象棋文化质的这一条腿向前迈进,无疑是在另一条腿量的要求之下,也无疑会满足量的发展的要求,从而使象棋文化总体向前发展。
意图过于暴露是和棋产生过多的主要原因,而意图暴露的根源在于象棋本身变化不足,明显与棋手无关,因为棋手无法控制;与棋规无关,因为棋规无法规定;同样,也应该与棋盘无关。只能与棋本身有关,是棋本身的功能所限,具体一些考虑,一定是棋子的功能问题。
象棋子传统上基本都是圆柱体的的形状,棋子直径或大或小,棋子的厚度可厚可薄,棋子用汉字单面标名或双面标同名,古代也有一面标汉字标名另一面用相应的图形的,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面标名。
象棋子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实质就是一个“字”,人们赋予这个“字”一定内涵,使它像一种有生命的东西。下象棋就是人们通过棋子的移动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所以象棋子的名,就是它的形,就是它的意,也是它的行。象棋子形与意高度一致,这一点和“字”没有区别。“子意”与“字意”有着非常相似的表达方式。
棋子的移动就是在表现人的意图变化,就像琴键的跳动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有好的音乐家、好的乐谱,却不能演奏出来好的音调、好的旋律,只能是琴本身功能的问题。象棋对弈,棋子就是功能的承载者,就是表现人的意图的工具。所以,下棋的意图的隐蔽与否的问题一定是棋子的问题。所以,要撇开对棋子本身以外的其它任何方面变革的幻想,全力注重对棋子的研究、改革和创新,这才是象棋的改革的正确方向。
首先,既然认为有阳无阴是缺陷,那么让棋子,阴阳具备就行了。物以天成,天地造物是完整的,本来就应该充分利用的东西,无故丢弃就会出问题,棋子就是如此。所以,棋子要明暗面充分利用,只要将棋子的正反面要标上不一样的名称,就完成了阴阳、表里、明暗具备,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次,象棋是多年传承的宝贵文化,文化贵在继承为主,所以形式上不能有大变革,最佳方案应该是形式变动小而内涵增加幅度大,否则就成为另外一种东西,让人们难以接受。所以,虽然发现缺陷,但是改革象棋,可不变的都尽量不变。那么,棋盘、棋子数目、棋子的名称、走法,都不变动为最佳。
第三,通过综合分析考虑,基于车、马、炮在象棋对弈变化中的灵魂性作用,只对这三种棋子进行改进。为了不增加棋的“兵种”,改进的方案为:车、马、炮三种棋子,正反面互标异名,称之为奇袭子。除此之外,象棋的其他棋子都不变。
最后,奇袭子要有自己独特的用法,宗旨就是使棋子的暗面得到利用,实现明暗的转换,所以规定奇袭子可以翻子使用,一般情况下在原位翻子,翻子记作一步棋。棋子始终按正面标名走子,走法同原象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揭示,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棋子虽然是个很简单的事物,但是它具有和万事万物一样特征,同样都存在着对立面的统一,都有相互矛盾的两面。所以我们观察棋子,有明无暗,有阳无阴、有表无里,显然缺乏矛盾的另一面。
我们不得不慨叹祖国古老文明的伟大,当代科学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是无处不显现《易经》的影子。小小的象棋子变革也没有离开它的指导。《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大道,就是客观规律,就是万物的根本。棋子用它的哲理去衡量,立刻发现它的缺陷。《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讲的就是,万事万物一定都是阴阳具备,无出其外者。我们根据《老子》的核心理论思想,指导对棋子的改革,很快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综合上述,我们判断象棋子是一种因为人为设计单一而形成的不完整的事物,因为本身的不完整而构成缺陷,进而使象棋整体发展产生局限性。
《孙子兵法》誉为“武经”“兵学圣典”,闻名全世界。虽然不能直接指导我们对棋子,对象棋进行改革,但是《孙子兵法》可以对我们的改革进行印证和检验。象棋具有“战争模型之称”,象棋所要模拟的变化是战争变化,所以象棋应该演示出与战争相一致的规律。
战争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怒而扰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被现代人成为著名的“十二诡道”,它的核心是什么?就四个字:“隐真示假”。如何能做到隐真示假?顾名思义,一定要有“隐蔽真实”,“示形虚假”,显然不管是行动还是意图,必须具有隐蔽性。
奇袭子的设计,阴阳具备,又用翻子的办法实现阴阳的相互转化,很自然地具备了隐蔽功能,同时奇袭子之间的简单配合又能模拟真假虚实的变化,这正是战争模型所需要的关键,合于兵法的核心思想。因此奇袭象棋经得起《孙子兵法》经典理论和核心思想的检验,从一个侧面证明奇袭象棋的科学性、哲理性、正确性。
奇袭象棋的棋盘和原象棋的棋盘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如图(1)所示为奇袭象棋的棋盘。
图1
奇袭象棋的棋子数仍然红黑双方各16只,兵种仍然是车、马、炮、相(象)、士(仕)、帅(将)、兵(卒),也和原来象棋相同。不同的是双方的车、马、炮子改变成了互为正反标异名的“奇袭子”,其它棋子无丝毫变化。
奇袭象棋摆放好棋子后“看上去”仍然和原象棋摆放好棋子一模一样。由于车、马、炮变成了正反标异名的棋子,有多种布局可以选择,只要求暗面的布局棋手之间彼此保密,具体如何布局由棋手根据自己的战略战术自行决定。如图
2 所示为奇袭象棋布子摆放图。
图 2
棋子的走法:所有的棋子以明面标名为准,并与在原象棋中的走法都相同 。马走“日”、象走“田”、车……。奇袭子可以翻子使用,翻子记作一步棋,记录方法:甲翻为乙。
一副完整的中国象棋,包括所有的棋子和棋盘在内,只把象棋子中的车、马、炮做如下设计,其它无任何改变:
1、两个“车”的背面,一个标“马”、一个标“炮”。
2、两个“马”的背面,一个标“车”、一个标“炮”。
3、两个“炮”的背面,一个标“车”、一个标“马”。
如图3:
图3
4、车、马、炮三种棋子完成明暗面互为标异名后,所得的奇袭子为(按明暗标名顺序):
“车马、马车”子;“车炮、炮车”子;
“马炮、炮马”子。由于棋子除了标名没有其它的区别,所以明暗面不是固定的,这样实际上就是“车马”子两只,“车炮”子两只;“马炮”子两只。每一种奇袭子仍然是成双成对。
奇袭象棋的规则总的讲,除去奇袭子有新的规定以外,其他的部分基本与原象棋相同,但是由于奇袭象棋存在隐蔽意图,所以原来象棋中的七十多种“棋例”,不能简单的沿用,因为很多招法有真假虚实之分,无法判断是否是捉、拦、兑、闲、献等等,对出现的循环棋步只能另行规定。初步规定循环不超过三次,谁先进入循环谁先变招,不变判负或允许对方成和。(具体规则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奇袭象棋的具体用法如下:
布子:奇袭子摆放在象棋盘中,以正面标名为准,盘面“看上去”和原象棋没有区别。棋子的暗面的标名位置不受限制,这样每方可以有10个不同的暗面布局。布好棋子后表面上和原象棋完全一样。如图 4。
明面布局 :图
4
暗面布局1:(双车、双马、双炮的暗面)左右相同“兵种”的,一共有两种布局:图5(红黑相同,以红方为例)。
暗面布局图 : 图 5
暗面布局2:“兵种”(双车、双马、双炮的暗面)左右不相同的一共八种:图6-1至图6-4(红黑相同,以红方为例)。
暗面布局图:图6-1
暗面布局图:图6-2
暗面布局图:图6-3
暗面布局图:图 6-4
以上是红方为例的“奇袭子”暗面“兵种”布局情况,一共有10种,由于黑方也有同样的布局,所以,奇袭象棋在开局之前的布局有10*10=100种可供选择,是原来的100倍。因为有如此多的布局,使奇袭象棋形成隐蔽的“形”,从而达到隐蔽的“意”、隐蔽的“行”。
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当棋手第一次翻子以后,通常不会因为这个奇袭子的暗面“兵种”暴露,影响其它奇袭子的保密性。
对于黑红每一方讲,只有在奇袭子有减少后才有翻子权利,且在棋子翻转后,盘面上的车、马、炮的数目不可以超出两个(每一种盘面上最多两个)。就是说奇袭象棋对弈的整个过程,除了翻子这一瞬间可以看出非原象棋外,都和原象棋完全相同。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尊重传统,使象棋原来的棋谱不被抛弃,而通过明的、暗的、或明暗结合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全面继承又有突破革新的目的。
由于有“暗兵”,对“暗兵”的判断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运气成分过多会影响竞技的公平性(比如揭棋),不利于自身立足和发展。所以要限制翻子的次数,暂定为每一局一方翻子次数不超过三次。当然,也可以不翻子,是否使用翻子权利由棋手自己决定。这一规定,一是为了使“翻子”权利更加宝贵,因为现实中奇兵也不是经常出现的,出奇制胜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是讲究机会和条件的机智运用的。二是使奇袭象棋在变化极大增加的情况下,在外观以及对弈过程的视觉和感觉上与原象棋尽量减少差别的出现,这样新棋上手更快,容易被爱好者接受。
由棋手双方约定翻子次数、可翻棋子或可翻出棋子。比如,每方只有一次翻子权力;只能是明面是“炮”的棋子翻子或只能翻出“马”等。
就是一方在轮到走子时,如果在翻出某种暗兵出现后可以绝杀对方(不管是否真的翻出,可能翻出即可),那么这一方有权利在翻子之前要求对方认负投降,以事先双方预定的计分方法,确定最终结局的各自得分。棋局结束后,双方按照约定,决定是否让对方观察自己暗兵的真实情况。这是一种类似谈判的过程,是对双方彼此了解程度的考验和心理较量,增添下棋的乐趣。
这是个设想,规定在一方暗兵绝杀另一方时,被杀方可以紧急救护,奇袭子省去翻子的过程,翻子和走子并成一步,直接用暗兵具有的翻子之后的功能进行救护,直接吃掉对方给己方造成绝杀的那个棋子,并且与对方棋子一起拿出棋盘之外,同归于尽。这个设想规则,可能可以平衡奇袭子的隐蔽攻击性,增加了隐蔽防守这一性能。同时,由于是解救绝杀,所以要提高成本,让救护棋子同样出局。
奇袭象棋每一方有六只奇袭子,在对他们进行研究时,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最初命名为“象棋发现”,后称之为“比较公理”,是事物之间“进行比较时”普遍存在的道理。
我们将一方的六只奇袭子放在一起,随意的拿出两只进行比较,最后结果不超出以下四种:
(1)表同里也同。
(2)表同里不同。
(3)里同表不同。
(4)表里都不同。
以上这四种结果,最初以为是很平常的东西,后来在思考万事万物之间的比较时让人振奋,因为我们将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无外乎也是这四种结果。就是说六只奇袭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同于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棋子结构和性能的重大突破,是奇袭子之所以功能丰富的根基所在。我们认为这也是奇袭象棋科学、合理的根本所在。同时认为这一比较所出现的结果适合于万事万物之间的比较,具有公理性质。为此,查阅大量资料,但是没有发现类似陈述。我们将这一具有公理性质的发现总结如下:
在宏观世界中,事物的概念和定义来自于事物之间相互比较。事物之间的比较存在着如下规律:
1.比较一定是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
2.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一定不超出以下四种结果:
(1)表同里也同。
(2)表同里不同。
(3)里同表不同。
(4)表里都不同。
以上称之为“比较公理”
以上所说的表,指事物外在的、明的、阳面的、可以为外界所知的部分,里是指内在的、暗的、阴面的、为外界不可知的部分。
根据爱因斯坦理论,假设我们认为“比较公理”是一个基本的公理,那么它完全具备成立的要素。
爱因斯坦认为:基本公理或假设要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能够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一,它必须“具有最可能的简单性”,即“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其二,由这些公理所推导出来的具体结论必须能够尽可能完备地解释大量的感觉经验事实。
总而言之,“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地理解全部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通过最少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344页)。
“比较公理”中,“表”与“里”是一对最简单的原始概念,而“同”与“不同”又是一对最原始的关系,同时它的表述也能完备地解释了大量的感觉和经验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比较公理”可能成立。
而事实上,只要我们认为事物分阴阳、表里、明暗,而且承认比较一定是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通过对比较结果的组合,必然会出现以上所描述的“比较公理”。
如果“比较公理”过去已经有过总结,那么将是奇袭象棋设计的重要理论根据。如果过去不曾有过总结,那么此次奇袭象棋的设计则涉及到了更多、更广内容的探索,从而奇袭象棋的设计将具有更大更深刻的意义。
象棋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千年,在社会高度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出现适当变革是完全符合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事情。不管是从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角度还是从象棋发展现状的角度,不论是以继承的观点还是以发展改革的观点,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也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对弈操作上
,奇袭象棋都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当然,奇袭象棋的相应规则的确定,一定是要通过大量的长期实践,才能不断趋于完善。
奇袭象棋隐蔽意图的特性,有可能成为其最突出的特征或许它将以此显露出与类似棋种相比明显的先进性。在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奇袭象棋或许可以应对棋软对象棋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这种先进性是成立的,那么奇袭象棋会给象棋带来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将增加它的影响力,或许基于它与国际象棋新的明显的区别,对象棋的爱好者形成特殊的吸引,以此成为象棋走向世界的新动力。
尤其让人兴奋的是,由于“不可知”的存在,同样的局面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因此奇袭象棋对棋软形成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能够快速处理多个并存的不确定信息,和以概率方式或其他未知方式决策问题,目前的计算机或许还难以胜任。奇袭象棋的出现,可能改变人类棋手随意被棋软碾轧的被动状态,因为未来棋软不论如何进步,都要做出具有不确定性的选择,都和人类棋手一样不可能不出错误。这样,象棋将更好的借助网络之力发展,实现没有必要互相猜疑的、不怕对方使用棋软的网上对弈。未来的网络对弈,招法可以求助于棋软,但是重大的决策还是在人,对棋手的认识、分析、洞察深刻程度,可能成为下棋最重要的内容,这将极大促进网络象棋游戏的发展。
《孙子兵法》是闻名于世的兵学圣典,成就非同凡响。研究发现,奇袭象棋对弈与《孙子兵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孙子兵法》中“诡道”、“正奇之变”、“形兵”、“示形”“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在目前所有的棋类中只有奇袭象棋可以进行模拟,这可能使象棋走出单独“棋艺”之路,与兵学相融,与更广泛更深刻哲理相融,融入更为广阔的文化体系之中。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