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瑰宝,几千年来的传承生生不息,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是灿烂夺目,影响深远。
然而,象棋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仿佛进入瓶颈,很好的比赛昙花一现、很著名的杯赛说停就停、再高级别的棋手也难出精彩棋局、后继乏人、社会关注度以及地位不断下降后移、很多的运动队难以为继,靠“化缘“维持有的不得不无奈的解散……,不必一一例举,确实可以有目共睹,停滞不前的状态基本是共识。
我们不好理解的是,这一阶段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任何的领域都表现的蒸蒸日上,那么,象棋这种反差到底为什么?
这个局面的形成一定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管理体制、国际竞争环境、市场运作方式……等等,这些东西的形成原因千丝万缕,很多看不见摸不着,不是我们一个普通象棋爱好者能够评说的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说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对象棋直接所闻所见,亲自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象棋很难出现精彩棋局,比赛和棋过多,不管多高级别的棋手,都好像失去了施展技能的空间,象棋的观赏性越来相对越低。请问,如今的比赛敢全部用慢棋吗?请问,如果象棋大师们都聚在一起长期的较量能够分出高低吗?水平接近的棋手一方想和,和棋的结局是否基本确定且不想和的会凶多吉少?很多明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摆在这里。象棋大师们,就像我们最优秀的登山家,他们都到达了珠峰峰顶,在这个地球上比较他们之间的登山实力就不怎么容易了。
所以,象棋比赛快棋应运而生,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和棋实在是影响比赛进程,乃至出现过抽签决定胜负和比赛。快棋,失去很多棋的味道,没有了心智碰撞的氛围,鸡扦小米似的行棋让人目不暇接,没有了思考感悟以及享受的机会,怎么可以吸引人们来观赏,特别是初学象棋的青少年们?这就像给登山家们背上重重的包袱,让他们负重爬山,这样的比赛,比负重?比登山?
还有一个大家都能接触到的,都有了感受的,就是棋软的兴起对象棋的影响。棋软的发展正好与象棋疲软恰巧在阶段上是重合,棋软的强大影响已经让棋人们担忧,很多的认为对棋的作用是负面的。原因其一,棋软可能很快或者已经触及到了棋的变化的天花板,完成了棋的变化的探索之路,人的努力失去了很多意义或者兴趣。其二,棋软的普及成为双刃剑,在帮我人们练习的同时,让网上对弈、棋赛难以发展,彼此失去信任,比赛无法控制作弊。如今的任何领域、任何的文化不能借助信息网络的运用是难以想象的。如果科学技术让某个领域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一定是谁出了问题?当然是这个领域,而且应该是深层次的问题。最起码证明这个领域并没有与时俱进。所以,棋软与象棋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类的大脑在自然环境逐步进化而来,这个环境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人脑的功能因此而产生进化,经验智慧因此不断积累和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不完全信息环境中的进化。反观象棋的变化,是完全信息博弈,是完全可知的可以只依靠记忆解决的问题。而人脑除了适当的记忆能力之外,更重要是感觉、直觉、罗辑思维判断和推理。人的智慧更全面的表现是这些。
让人的智慧充分发挥,应该有一个不完全信息环境,人的智慧的较量博弈在不完全信息环境才更适合。所以,象棋的发展朝着“不完全信息博弈“方向或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