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世界冠军特级大师赵鑫鑫:
经常看到棋迷留言,谈到自己的棋艺始终进步不了。其实不仅仅是普通棋迷,职业棋手包括我在内,也时常有进步不了的迷茫,究竟这里面有哪些问题?我也时常陷入这样的思考。
从小到大,总有一些学霸,你根本看不到他有多努力,却就是很牛。也有一些人,你看到他随时随地都在读书,都在学习,但成绩总是稳定居于中游。我不是一个天赋决定论者,我坚定的认为在成功的定义上,是99%的勤奋加上1%的天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深深的迷惑。
后来做了教练,以及开办棋校,接触了更多象棋学习者,似乎依稀想明白了一些。我们首先得接受一个前提,成长并不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人经历了一些痛彻心扉的事情,然后一夜之间痛彻心扉的成长了。一般学习性的成长,当然不会那么痛彻心扉。可如果认为成长是愉悦的,也有些想当然。成长的定义是突破自己的知识局限,知识的更新意味者破除原先的知识,破而后立,这是痛苦的一个地方。棋手到了一定程度,进步就比较难,很重要的原因是知识结构定型了,此时再去接受新的知识,势必会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挑战,这个事本身就不容易。以布局为例,很多人下了一辈子,可能就用一个布局。而布局大家都知道,是不断迭代的,换句话讲想靠一个布局吃遍天下,从理论上就不成立。所以,进步意味着在原有布局的理解上进行革新,这种革新往往还是颠覆性的。因为布局的结论往往就是非红即黑,要么红棋满意,要么黑棋满意,如果原本觉得不错的棋,由于新变化的出现,变得没有先手了,此时我们是继续在这个布局上苦苦深挖,还是寻找新的布局?遗憾的是,我看到更多的人,选择了第三选择,维持原状,原来怎么下,现在还怎么下。其理论依据是,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正解,反正我熟。
你说这些人不努力吗?可能他也很努力,该打谱还是打谱,该比赛还是比赛,该复盘还是复盘,该训练还是训练,只是该停滞还是停滞。爱因斯坦说,世界最可笑的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方法未必有问题,你说打谱不对吗?比赛不对吗?复盘不对吗?都没错,可就是不进步?我想,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理解成长的本质。认为单纯日复一日的训练,就能有理想的结果,这是妄念。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这个布局暂时失效了,理智的选择要么继续深挖,要么寻找新的布局,这是显而易见的。可很多人就是会维持原状。在关键问题和关键选择上偷懒,那在其他地方再努力,可能都是徒劳。
都说象棋易学难精,易学的时候,日进三先。难精的时候,三年未必进一先,这就是瓶颈,而瓶颈的产生,就是我上面讲的,没有意识到关键问题,或者即使意识到关键问题,却因为过往的习惯变得积重难返,从本心上也不愿意求变,不愿破茧而出。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在有些问题上,只要一想到,就头疼不已。于是对于打破知识结构的恐惧,采用了更加勤奋的做法,在不触及这类敏感问题的前提下,在其他方面更加努力,以告诉自己,其实我很努力,甚至比从前更努力。
有一次听到一位高僧,谈到修习佛法要勇猛精进。我十分不解,为何要如此勇猛,只要精进不行吗?但现在有了一点浅薄的理解,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敢于向自我的过往发起挑战,改变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见解,看上去只是简单一句话,但做起来实在艰难,难怪精进的前提要勇猛。
我无比佩服那些能日复一日坚持学习的人,他们的毅力让人感动。但切莫让自己成为一个勤奋的懈怠者(笔者注: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在关键问题的思考上懈怠、回避,却在细节末节上展现无比坚毅的勤奋,或许会成为一生的悲剧。
鑫鑫,浙江温岭人,1988年6月29日出生,中国象棋职业棋手,象棋特级大师。多次获全国少年棋赛冠军,浙江省象棋赛冠军。2007年夺得第42届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2009年夺得第十一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五位世界棋王。2017年夺得第十八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成为继吕钦、赵国荣、许银川、王天一之后,中国第五位实现世界、亚洲、全国三大锦标的个人“大满贯”得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象棋微学堂终于邀请到象棋世界冠军赵鑫鑫特级大师,为广大象棋爱好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此,感谢鑫鑫老师对微学堂的信任和支持,感谢鑫鑫老师对象棋知识传播和文化推广做出的杰出贡献!
赵鑫鑫老师近期将在微学堂开课
大家希望看到哪些课程的讲解?
欢迎多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