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系冠军的一局棋
赛事: 第四届全运会象棋团体赛
日期:
地点:
红方: 广东 杨官麟
黑方: 上海 胡荣华
结果: 黑方胜
评论: 贾题韬
作者: 爱早成歌
----------------------------------------------------
关 系 冠 军 的 一 局 棋
1. 炮二平五 马8进7 2. 马二进三 车9平8
3. 车一平二 卒7进1 4. 车二进六 马2进3
5. 兵七进一 士4进5 6. 马八进七 炮8平9
7. 车二进三 …………
双方以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局面开局。一般执先的一方为了避免局面趋于简单易成和局,多走车二平三压马,使对方的右翼马、炮和中宫补象都暂时受到牵制,保持从中线或侧翼选择进攻方向的主动权,这是应有的策略和姿态。但压力愈大反弹力愈大,由此引起的激烈对攻也是波澜起伏层见迭出。因此推想杨方的不去压马而兑掉车,也可能是针对胡方擅长攻杀的风格,采取了先立于不败之地,以稳持先手的策略。
7. ………… 马7退8
作 为 一 个 问 题 提 出
8. 马七进六 …………
杨方兑车之后,下一步如何开着是此后全局进程顺利与否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马七进六似乎是当然的走法。 但从以后的发展来看,马出路不宽,车度数较缓,炮没有配合好点,显不理想。另有两种走法:(一)炮八进二,对方如照例应以马8进7,则兵三进一 卒7进1,炮八平三借打象闪出左车,双马通畅子力灵活,显然有利。但对方如应以象3进5或炮9平7,巡河炮邀兑兵卒就不无顾忌。
(二)车九进一,又忌对方应以象3进5或炮2进4,先手不易控制。这三种走法哪种较好?或另有较好的走法?目前尚难得出确切的结论。但这是执先一方如果采取兑车进行战斗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就局势分析,执先一方中炮布置已大体就绪,方向选择大有余地;执后一方则处于半闭塞状态,只能因走而走,理论上讲,总该有全局形势的制高点可寻的。特提出作为研究的发端。
8. ………… 马8进7
值 得 玩 味 的 移 步 换 形
9. 马六进七 炮2进4
伸炮过河平射三路兵,主动挑起战斗,不可缓。如先飞象,则炮八平七,机会可能错过
10. 兵五进一 象3进5 11. 兵九进一 炮2平3
12. 马七退八 炮3平9 13. 马三进一 炮9进4
在进行交换之前,先炮2平3打一手马,*令其后退是必不可缺少的次序。否则,交换之后让杨方炮八进五或平七制住右马,反而要忙于应付,就失去了交换的意义。经此交换,右炮左移,避免了杨方车捉炮的威胁,同时禁闭了杨方边车出头,换掉了杨方在攻防上极为重要的三路马,使杨方阵形陷于单调偏枯;又造成了杨方八线上的马、炮为了暂时虚禁胡车出动未敢轻进的条件。而这一只看似平沙孤雁的边炮,竞得悠扬自在的为三路马扫清道路,更与之配合转入进攻。(乌龙第一匪注:精采!)这就是早年拙著《象棋指归》中所指出的“中局之要,在于移步换形”的范例,对中局进修上是值得玩味的。
14. 车九平八 …………
车、马、炮摆到一条线上,形状显得有点呆滞,但为了策应马、炮前进,是持重而必须的一着。改走其它,胡方便易反先.
14. ………… 马3进4 15. 马八进七 …………
胡方仗有边炮掩护,三路马即时出动,并诱使杨方渡七兵,则马4进3,兵七进一或平六,胡方都有炮9退1隔兵打马的扰着,杨方无论应以兵五进一或马八退六都头绪不净。杨方不为所动,仍按预定计划策马前进,对胡方右车实行封锁。
15. ………… 车1平3 16. 炮八平七 马4进3
17. 马七进八 炮9退1 18. 相七进九 卒7进1
借渡兵搭架子把边炮移到中宫来,似乎是当然之着。实则华而不实,破坏了边炮和过河马的配合,影响到唯一作战的主力右车的出笼。应当车3进1,争取平4再出头。这只9路边炮不但能照应过河马咬住中炮、中卒、边相、边卒控制了半壁河山,而且保留有或沉底炮或移中宫的相机运用。(乌龙第一匪注:看了贾先生这番精到的评述,我对如何运炮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棋谚有云“炮忌轻发”,我的看法是,炮9退1没有弹性,而且把马与炮遥相呼应环环相扣的子力的联系性给破坏了。退9路炮是为了走卒7进1,待杨老走兵三进一后,再走炮9平5镇中。但过早的为黑炮定形,对棋局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就象武学高手过招一样,招术是不能用老的。棋坛对于用炮有“隐而不发跃如也”的说法,试想胡方如按贾先生提出的走法,9路重炮隐而不发,那么它对红方兵力空虚的右翼就具有压力,杨方也会顾虑重重。而炮镇中路后,打消了杨方对己方右翼的顾虑。)
19. 兵三进一 炮9平5 20. 士四进五 …………
如士六进五,则马3进1,车八进二 车3进5,车八平九(马八退九,则马1进2)车3平2,胡优。 见变解~
20. ………… 马7进6 21. 帅五平四 马3进5
22. 相三进五 …………
如炮七进七贪吃车,则马5退7,以下车八进二或进三,明显的不行。其它两种走法:(一)士五进六 马7进8,帅四平五 马8退6,帅五进一 前马进7,帅五平四(如帅五退一、则马7退6,帅五进一 马6进5连杀)马6进5,帅四退一 马7退6,绝杀。
见变解~
22. ………… 车3平1 23. 相九退七 马6进4
24. 炮七平九 炮5平6 25. 帅四平五 炮6退4
26. 马八退九 …………
这几个回合:胡方右车被逼退归原位,又受边炮镇慑,难以兑兵出头;为了解除右翼封锁,终于不得不把中炮拆卸,撤回象窝易攻为守;而杨则转守为攻,可以证明胡方此前把边炮转移中宫的失着。杨方马八退九,不如兵九进一,让胡方炮打掉马作交换简化局势,加速边兵的进度。这样,车炮兵形成的边势,依然威胁着胡方的右翼,屹立河线的三、七兵,利用机会不难抢渡,但使能借此换取一象,胡方便凶多吉少。现在随手以马取卒,阻塞了自己炮、兵的活动,轻易地纵令胡方亮出右车,而原来出于不得已撤回准备换马的炮,反成了提挈全军的攻防点,昙花一现的攻势,转瞬间又变为守势。
26. ………… 车1平4
争 胜 负 于 毫 厘 的 相 持 阶 段
27. 车八进三 士5进6 28. 炮九进一 士6进5
29. 兵九进一 车4进2 30. 士五进六 卒9进1
31. 士六进五 卒9进1 32. 炮九退二 卒5进1
33. 炮九平六 卒5进1 34. 车八进六 …………
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支士划相,填补空缺,互挺边兵,利用误差,这是在中残交界处,胜负尚未判分时,为下一步进入残局所做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彼此所争似乎很微弱,而关系局面的发展则是巨大的。
34. ………… 士5退4 35. 马九进八 车4进1
36. 车八平九 士6退5 37. 车九退三 车4平1
38. 马八退九 马4进5 39. 炮六平八 马5退7
40. 兵三进一 …………
根据前段分析,杨方已再度占优,但方向选择错误,竟不惜费如许气力转弯抹角赠送中相寻求兑车。至此看出杨方所以这样走的意图是为了抢渡三、七兵以多兵取胜。但这是偏于子力的数量计较,而忽视了胡方子力的配合实较杨方为优。为了缓不济急前途尚属渺茫的三、七兵牺牲中相自撤藩篱,是得不偿失的。
40. ………… 卒5平4 41. 兵七进一 卒9平8
42. 兵七平六 炮6平9 43. 兵三进一 炮9进8
44. 兵六进一 炮9平3
这一回合杨方兵六进一欠细,当兵六平五,既阻止了马7退6的归路,并且如以后的演变多马八退六的运用。胡方炮9平3锐意求胜,但不如炮9退6打掉一兵,减轻在关键时刻对杨方多兵的顾虑,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杨方的兑子寻和。
45. 马九退七 卒4平3 46. 炮八进八 象5退3
47. 马七进八 将5平6 48. 兵六平五 炮3退3
49. 兵三进一 炮3平5 50. 帅五平六 马7进5
51. 兵五平四 象7进5 52. 马八退六 马5进7
53. 炮八退八 炮5平4 54. 炮八平六 卒3进1
55. 炮六进二 卒3平4 56. 马六退七 马7退6
57. 兵九平八 卒8平7 58. 帅六进一 卒7平6
59. 兵八进一 卒6平5 60. 兵八平七 卒5进1
61. 士五退四 卒5进1 62. 士六退五 马6退4
63. 兵七平六 卒4平3 64. 兵六平五 卒3进1
65. 帅六退一 卒3进1 66. 马七退九 象5进3
67. 兵三进一 象3进5 68. 兵三平二 马4进6
69. 马九退七 马6退5 70. 兵二平三 马5进4
71. 兵五平六 …………
上一段马、兵残局,胡方倾向于攻,杨方倾向于守。此着,杨方如马七进六则和局已定。但即使走停着,也应当走兵三平二,不当把并排的兵随手拆开,给对方利用腾挪。推测当时杨方的心理,可能以为胡方的中卒已难以动转,三路卒受将的限制不能平肋,七路马保定中士,排除了以马或卒换双的手段,又屏障左翼使胡方的马无好点可据,因而处之泰然,产生了盲点,若无其事地走了一步不净的停着。
71. ………… 卒5平4
和 局 已 定 胡 出 妙 手 舍 马 解 围 杨 失 良 机
杨方忽略了胡方伏有马4进6挂大角的绝杀,防线被突破了。以下:
72. 马七退九 卒3平4 73. 帅六平五 后卒平5
74. 马九进七 马4进3 75. 马七进六 卒4平5
76. 帅五平六 前卒平6
胡方抢到平卒一着,马卒展开联合攻势,又白白吃掉一士。杨方看似兵临绝境,万分危急,但杀里伏生,妙中有妙,舍马踏掉中卒,仍然可和 。试演:77、马六退五 ,马3退5;78、帅六进一,马5退3 ;79、帅六退一(帅六进一会丢兵),马3退5;80、兵六平五 ,马5进6;81、帅六平五,马6进8;82、士四进五,任胡方马8退7或退9不与理睬,只以下二路游兵走闲,原则上以士为饵,争取帅的上顶。胡方惟有在一方面控制帅不能上顶,一方面又须再白吃一士的条件下,才有望获胜,这鱼与熊掌,二者是不可得兼的。而杨方又错失了这一最后成和的机会。
77. 帅六进一 马3退4 78. 兵六平五 马4进2
79. 马六退七 马2退3 80. 马七退九 卒5平4
81. 帅六退一 马3进5
此局由于布局阶段就兑去一车,通盘气氛不得不表现为平易和缓,在隐约微细处较量上下。此如中局开始,胡方的右炮左移,转换局面,杨方的左车呆出,似后实先;中残交界处双方策马停车,调整士相、引炮还家、兼攻含守,无不是藏锋敛锷,劲气内运;而杨方抽炮平肋牵制胡方车马一段更见精密,绝不能等闲视之。末了,本已成为和局,杨方一时疏忽,未及深算,致遭败北,殊堪惋惜。而胡方于尾盘接近和局的斜风细雨中,犹能出奇制胜为沪上赢取冠军归,固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