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99规则,还是中国2011试行棋规,还是其它什么棋规,都用“得子”作为判断是否为“捉”的核心依据。然而,在棋规里,有时侯,明明得子却判“闲”,明明没得子却判“捉”(大家可参看霍文会著作《象棋棋例裁决初探》)。很多情况下,“两块棋”“无关联”等是“明明得子却判闲,明明没得子却判捉”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里有点不太清楚是,何为“无关联”呢?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一,如上图,双方循环着法是:车二退一,炮7进1,车二进一,炮7退1。黑无疑是两闲,红车二退一无疑是捉炮,现在问题关键就是车二进一这步棋上面。一般裁判会认为,红车二进一前,相吃炮会丢马是等价交换;但是车二进一后,相吃炮是白吃;所以车二进一是捉。这里,我们或许没太大疑问。好了,下面再来看这棋:
如上图,双方循环着法是:炮五进一,车6退1,炮五退一,车6进1。我们可能会觉得,红是二闲,黑是二打,黑必须变着。然而黑却提出歪理了:“红走炮前,车吃马是换子;走炮后,车吃马是白吃;所以红是长捉。黑两步也姑且算是‘从没捉到捉’的长捉吧。所以,双方应该不变作和”。表面看上去,红走炮和车捉马似乎没啥关系,但的确,红走炮前车吃马是换子,走炮后车吃马是白得子啊!如何解释“无关联”?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第一局‘显然’有关联,第二局‘显然’没关联”。但是作为棋规,需要讲究逻辑严密性——而且是数学上的严密性。从数理逻辑看,“有关联”和“无关联”需要很严格的定义,不能一句“显然”就算的。那么,到底什么叫“有关联”,什么叫“无关联”?严格定义是什么?霍文会的那本《象棋棋例裁决初探》,并未能找到答案。
第一例不能算从捉到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