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全国棋友书(甲)
《棋友》2013年第5、6期第41页文章中,我说:“由于各种原因,棋友之间难免产生纠纷,怎么办?我主张私下解决,解决不了,请双方信得过的棋友调解,实在解决不了,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好聚好散,这对双方都有利。”原本还有如果纠纷公开化后,应该如何对待、处理的说法。但想到公开化后,纠纷的性质就变了,这对双方都不利。再说我这是规劝性质的言论,说话不宜嫌重,况且棋友们也都不愿看到纠纷的升级,故而省略了对公开化的看法。如今看来,有必要补充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公民的名誉等权利受国家宪法、法律的保护,一旦纠纷公开化(名誉受到侵害),则必须对自己的言论承担相应的责任。
周平先生的《与棋友们共商量》在网上发帖,他所述的事情已公开化,因其内容对我(包括石老和王果发老师)大不敬,这使我很生气。原本向他指出《排局》收费系内容错误。但想到《排局》中有那么多作者,他们之中肯定有人会向他指错。所以我给周一个人情,假装不知此事,还是让周先生自动撤下,并且发个误发的说明,在网上向我道个谦,说声对不起。这样双方不伤感情,一切如常,那该多好!然而等了一个多月,周先生明知故犯,网上竟然还有此帖,更不见周先生向我赔礼道歉的帖子。这使我由生气转变成愤怒,进而使我想起2011年11月下旬,周先生在网上对我感恩文章进行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攻击,对我身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我又想起2013年秋季,周先生举办《华工象棋网》赛,不与我商量就任我为总顾问(顾问是个职责,我不上网,如果有人问我网上之类的东西,我咋办?所以不宜担任,请谅解)。编辑部声明后,很快石老等人姓名被撤下,而我姓名仍在。随后我用电话七次、手机一次,共计八次(想到邀我任总顾问是为我好,我应感谢。作为回报,我把八次改成四次,以减少咱俩纠纷的程度和减轻周先生的负面影响)要求删去我名。然而周先生都不予理睬,仍旧我行我素。这里,周先生把我和石老等人区分开来,也就是把我当另类。这是对我人格的极大污辱!(请周先生换位思考,你处于这种情况,会是怎样的感受?追问周先生。你为什么把我当另类?你自说自话写上特邀我,我表示感谢并心领了,但当不当,那是我的权利)万不得已,请人在网上公开声明要求删去我名后,周先生这才把我名删去。
在我没有招惹周先生的情况下,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我大不敬,真是欺人太甚!对我而言,真是旧病未除,又添新伤。我想,换了谁都要与周先生好好理论一番,免得日后一再遭他耍弄,使自己不得安宁。
应该指出,周平先生错失了当初误发对《排局》一书的言论后,撤下帖子的同时,再作个道歉的声明,就能平安无事的机会。待我发表公开信后,周先生如果道歉内容全面,我也会立即停止。然而周先生始终抓住一点(《排局》误传收费),不及其余(还有两条没有向我道歉),我当然不满意,要据理全面力辩。更使我想不到的是我发第(一)至(四)公开信后,你不知我还要讲些什么的情况下,竟然又发《告全国棋友书》的帖子,把矛盾升级化,我岂能不闻不问,就此罢休!这12页帖子内容,不会随着你如今已在华工网撤下而自动消
失。这一点,请周平先生特别注意。顺便告知周平先生,如果你住在上海,我不会发帖网上,而是写好状子,拿上帖子,请个律师,诉之法院,告你周平侵害我的名誉权,不怕你周平不向我公开赔礼道歉。诉讼理由是:我没招你,也没惹你,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网上对我名誉权进行侵害,这就够了!周平先生住在江西,帮了他的大忙。
告全国棋友书(乙)
周平先生初次上门给我600元,后中秋节给我礼品40元。我得审校费38元,深感莫大污辱。为使心理平衡,就把上述678元都算作审校费。如今,周先生在网上说给我好处,且不想列举。给人好处,哪有这样广而告之的宣扬?别人以为周平先生给我的好处很多很多,多得不好意思开口。而实际上就是上述678元。所以我又深感莫大的冤枉。换了周先生,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我已于本月13日把周先生给我的上述678元以及两年利息(凑成整数)740元汇给他,汇票号码:14103363245837,14日又补寄一年利息(凑成整数)30元汇给他,汇票号码为:14103364198346。共计给他770元。还把《竹香斋》、《心武残编》于13日退还他,邮编号码:SA01436197631。
不可否认,周先生是有可爱之处,但其缺点,甚至致命弱点是:一、有了问题,基本上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只顾自己,少想别人。二、周先生复出棋坛不久,就在网上谈了怎样才能发展排局的问题。他说:“记得纳粹德国戈培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三人成虎’不就这么回事吗?所以我们当代排局人士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待排局艺术得到社会认可的那天,排局的春天就真的来到了!同仁们共同努力吧,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到!!!”周先生在网上号召大家都来说谎,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有效果,最终就能把谎言说成为真理!这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后,排局的春天就真的来到了。对此,周先生是坚信不疑的。这就是周平的排局发展观。原来如此!这几年,他在棋坛上出现那些反常的事情,很可能都源于这二条。
我说过,第(一)至(四)公开信是想设一个局考考周平先生,看他能不能破解。按照周先生上述的为人是破解不了的。第(一)、(二)公开信,我要周先生向我赔礼道歉,他做到了。可是周先生始终只对《排局》误传收费一事向我道歉。然而《共商量》中至少还有二件事说得使我很生气,却始终没有向我道歉。因此,第(三)公开信中在“赔礼道歉”之前加了“必须诚恳地”五个字。这显然加重了赔礼道歉的份量,这也提醒周先生还有别的错事,你“必须诚恳地”向我赔礼道歉。但周先生都没有做到。
周先生还有哪二件错事没有向我赔礼道歉呢?
第(四)公开信第一行中有这样的文句:周平先生对我的做法是“抬高你,贬低我”。《共商量》上段周先生讲我编《排局》,王勇闯先生“按规定付了600元登载费”(如果以108位作者“按规定”付费,我要收取6万多元),紧接着下段文字讲到周先生主编《象棋网络优秀作品选》,不但不向作者收费,反而付给作者5555元。在同一张帖子中,一下子就
能看到这一收(费)一付(费)的文字,这不免使人产生对这两本棋书的比较。大家看到的是这两本棋书多么简单鲜明的对照——你周平先生做事时多么的高尚,而我的作为又是多么的低下!这里讲的是人品人格的问题,而不是《排局》误传收费的事情。这是不同的两回事。周先生侵害了我的人品人格,又没有向我赔礼道歉,我当然不满意。
《共商量》上段文字中,周平先生说,对我的《排局》“当时没兴趣,没投稿,没花钱,也没留名”。周先生说的“当时没兴趣”,这是俺人耳目的说法,实质另有所指。我编
告全国棋友书(丙)
《排局》是在2009年,那时周先生不在棋坛,我也没有向他约稿。因此,周先生当时根本不知道我在编《排局》。请问周先生,你“没兴趣”的感觉从何而来?如果当时你听说我编《排局》,那你一定会参与,因为:一、你很想出风头。别的不说,你主编《百25》中,连芝麻绿豆般小的那一点事都要一一列出,讲了一大串(这种现象在所有《百花》专集中都未出现过,《百25》是唯一的一本),就连常务副社长仅仅当上二个月就被免除,这种丢脸的事,居然也会在你主编的《百25》第10页中提上一笔。可见你多想出名。二、《新中国60年象棋排局精选》(简称《排局》),看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部大气的棋书,60年的作者们肯定会把自己认为最佳的作品尽可能编入书中,并且本书是在一流出版社出书。仅凭以上二条,你怎么可能对《排局》一书“没兴趣”呢?因此,你的“没兴趣”,应该在现在,而不是“当时”。“没兴趣”三个字是贬义词,只能私下说说,不能在网上公开宣讲。我招你,惹你吗?《排局》一书招你,惹你吗?现你在网上公开对本书说出“没兴趣”,我认为你除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外,更重要的是有意贬低《排局》,同时也是对本书108位作者的不尊重。如果我对你的棋书到处宣传“没兴趣”,你会高兴吗?我想你一定会拿我问责吧。使我不能容忍的是《共商量》中又出现了与贬低《排局》相反的内容——艺术图案局。这艺术图案局竟然成就了周先生的事业。一个项目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事业,这个项目一定非常重要,一定具有非同寻常的内涵。《排局》中都是排局,艺术图案也是排局。现在周先生在网上把这两种排局拿来说事——抬高艺术图案局,贬低《排局》。由此可见,周先生所讲的是两种排局质量高低的问题,与《排局》误传收费又是不同的两码事!周先生对此也没有向我赔礼道歉(损害了《排局》的声誉)。因此,我在第(五)乙份公开信中对周平先生说:“你11月5日、6日连发三份帖子,道歉很诚恳,但我不满意”,指的就是上述两件事情。如果周先生站在我的角度,为我考虑,你做的这两件错事,是不难发现的。应该说明,艺术图案局都是棋友们的,与《排局》中的排局各具特色,决无高低优劣之分。 周平先生说出“当代排局大家们成就了我的事业!如:艺术图案局!”这句话,我认为非常不妥。明明排局大家们辛辛苦苦、倾注大量心血和时间创作的棋图以及根据棋图拟出的着法,怎么一下子都被你轻而易举地说成“成就了我的(艺术图案局)事业!?这弦外之音似乎那些作品全部都是你周先生一个人的,从而成就了你的(艺术图案局)事业。你说出那样的豪言壮语,请问,在你眼里那些排局大家们算什么?功劳归你一人所有,那他们充当什么角色?请你扪心自问,这将会刺伤多少棋友的感情?你把艺术图案局的归属糊弄得分不清作者是谁,还说自己是傻瓜,得了便宜又卖乖,这很不应该吧。原本我不宜说这些让周先生难窘的事,但他用艺术图案局来贬低我的《排局》一书,我就有理由来说说他的艺术图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棋友》2011年第3期第4页发表周平先生“《可爱的中国》图案征局大奖赛综述”文章,周先生以《可爱的中国》造型为“伟大的图案”而自豪。他对获得第一名作品以及作者作了如下的述评:《可爱的中国》作品,“笔者称之为:千载极品!”接着又述评:“笔者感谢您,棋友感谢您!世界棋坛都 告全国棋友书(丁)
得感谢您!因为您创作了超越《四大名谱》中最优秀的“七星聚会”的棋局《可爱的中国》!凡炎黄子孙谁不祝贺您!如果薛丙、张乔栋九泉之下有知,也会说一声:某某某。您真牛!”一则象棋图案排局竟然会产生世上少有的惊天反映:质量超越《七星聚会》;棋友、世界棋坛,不管懂棋还是不懂棋的所有中国人无一遗漏地都要顶礼膜拜,热情无比地感谢这位第一名获得者;就连去世200多年的薛丙、张乔栋万万想不到也会被这局棋感动得说一声:“某某某。您真牛!”这么一则把死人都能感动起来的“千载极品”,很难想象在当今世上,谁能与之争锋?棋坛上那些顶级棋家吗?不行!一个个都不行!就连世界上任何一项体育项目所破的世界纪录,在周先生看来都远不如这局棋的含金量!试问,世界上有哪一位的牛皮能堂而皇之公开地吹得如此之大?没有,至少我没有看到。这种牛皮与周平先生奉行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能成为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旦牛皮如果吹破,也不犯法。据此,那就吹吧,使劲地吹吧!此文一出,遭到大家的谴责,认为牛皮吹得太大了,很不应该。我曾想过,周先生为何要把他人创作的这局棋吹捧得如此奇特?我猜想,在周先生看来,他的造型在前,某某某拟局在后。如同一首歌,歌词在前,歌曲在后,所以,排名你周先生第一,某某某是第二。因此,这局棋的功劳,周先生最大,其次才是某某某先生。我以为这是周先生煞费苦心的真正目的。但周先生想过没有,任你这样吹牛,成为你的排局功劳最大,而那些众多辛勤劳作的排局家们算什么?你刚复出棋坛,就利用图案局,抬高你,贬低众人,大家知道,把一种实体造型成图案,最高的评价莫过于“形象逼真”。如果形容其“伟大”,则必定与实体相仿,具有完整无缺的内涵,而且是价值连城的惊世珍品。难道《可爱的中国》图案造型的价值超过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国画大师们作品的价值?且不说《可爱的中国》图案造型本身存在严重的缺憾(这一缺憾是否要公示,我得需谨慎反复考虑后决定,也许放一马,算了),单说我曾不加提示地让许多人看一看象什么,都说看不出象什么,也有人硬猜后说出多种令人发笑的东西,如有人说象一只缺了腿的老母鸡以独腿站立,在做“金鸡独立”的把式。 这里,引用几位名人关于说大话的后果,以此与大家共勉:宋代司马光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指出:“才者,德之智也;德者,才久帅也。”百艺德为先,是中华古国文明的传统。说大话者,往往缺德。鲁迅先生说过:“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起来会脸红。”毛泽东同志说的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近代文学家黎汝清说:“任何过份的溢美和丑化都对历史的亵渎,都是对后人的欺瞒,都不可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都会引起后人的摈斥和憎厌。”不管本局当时是什么原因发表的,作为副总编辑且专司排局的我,有着不可推辞的责任。我们将以此为鉴,以后再也不会发表类似的作品。 我与周平先生辩说,都是单打独斗,不会借助外力(因为那样会伤及无辜,实不可取),否则就是懦夫、孬种,颜面尽失。我手中有周平先生12页《告全国棋友书》下载的帖子,我没有看,不知其内容,但我想一定讲我怎么不好(我将视与周平先生对辩的情况,或者看后对其一一批驳,或者不看放他一马)。有人告诉我,内中提到了蒋权先生。这是我没有想 |
告全国棋友书(戊)
到的。大家知道,蒋权先生已经去世多年,周平先生竟然拿一位不存在的逝者当枪使来对付我,这是多么愚不可及的败招!请问周先生,你见过蒋先生吗?你与他接触过吗?你与他有关系吗?他与咱俩的纠纷有关系吗?你把他当枪使,他招你、惹你了吗?你知不知道,把他当枪使,已造成对其人身权利的侵害?如果他家属知道此事,并有法律意识,我看你周先生要吃不了兜着走。再者,说话要有证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旦你的“证据”是道听途说,而拿不出真凭实据,请你想想承担的后果!你拿逝者来相助,说明你已计穷力拙,将要不堪一击。与人公开争辩,最忌讳的就是把不相干的人和事拉扯进来。
《共商量》中,我与王果发老师都是周平先生的受害者,我与王老师可以联手与周先生理论一番(这与本案无关的外人、外力是不同的两回事)。王老师在网上已经为我批驳一下周先生,这里我也为王老师批驳一下周先生。不过,我批驳的内容恰好是周先生拿来贬低我《排局》一书的艺术图案局。同为受害人的王老师在网上说周平先生:“已无地球人的人格底线!”真是入木三分,言之有理。不过早就有人对周先生下过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请看由周平先生主编的《百25》第304页以及《棋友》2012年第1期中都有这种令人惊世的特大奇闻:“好一个周平,真乃上天派到人间来排造象棋图案局的天才!”这就怪了,之前我见过周平先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地球上的人们一样,是个凡夫俗子,怎样突然变成神仙,从天上派到地球上来的呢?此说权当有人说个笑话也就罢了,怎么连周平(恕我不能称你为“先生”)也承认自己是神仙啊?(《百25》由周平主编)。说句大实话,周平先生树敌不少(仅《共商量》中就有三人)。且文章中多有目中无人、大话过头之处。但我不能拿棋友们来助我,这是做人的底线。
与人争辩,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要分清楚:一、使用无中生有、含沙射影、造谣中伤他人的手段,例如周平先生对我感恩文章进行旁敲侧击、冷嘲热讽的打击;《共商量》文章中造谣惑众说是《排局》要收登载费;接着又拿出《网络作品》自掏腰包5555元来与《排局》收费进行比较,以便诋毁我的人格;再以艺术图案局来比排局作者(试想,排局作者们都是凡夫俗子,其创作排局的功力能与天上派到人间来的天才相提并论吗?)等等,这些都是对我(包括他人)的藐视和人格的侵害,是实实在在的人身攻击。二、以事实为依据,对无中生有、含沙射影、造谣中伤他人的言论进行实事求是的批驳,这不叫攻击,而是辨清事实真相,让大家看清本质,并从中吸取教训,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对于错误的言论不闻不管,放任自由,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例如周平先生要大家都象纳粹德国戈培尔“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那样,大家岂不都成了说谎者吗?再说了,难道只允许“州官”的他“放火”,就不允许“百姓”的我“点灯”?如果那样的话,这也太霸道了吧!
周平先生拿出蒋权先生来对付我,这逼得我不得不为自己说上几句。人与人有纠纷,当一方去世后,另一方通常都会放下恩怨。如果纠纷很大,特别有过最高级别的对簿公堂,即使是亲属,往往也会终身牢记仇恨,难释恩怨。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如果上过法院,以后又能放下恩怨,进而为其做善,这就比较难得。《棋友》2013年第5、6期第42页,我的文章中有:“20多年前我与上过法院的蒋权先生(注:现我保存法院七份判决书和一份调解书),在他生前的2009年3月,我仍将他的四局棋收入我执笔的《新中国60年象棋排局
告全国棋友书(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