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名手回顾之 “棋孟尝”张毓英
张毓英,字宗俊,江苏省仪征县人,约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张为人慷慨好义,喜欢热闹,他出身于殷富之家,据说是个盐商,即承包一地一埠的官盐户。张自幼爱好弈象棋,棋艺水平略弱于一流棋手。由于殷富身份,他不大和本地棋手对弈,为此,关于他的对局见得极少,这是他和另外的一些棋艺活动家(谢侠逊、曾展鸿、屠景明、钱梦吾、贾题韬等)所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过,张钟情于象棋,十分突出地表现在他出资金、出场地及搜求和整理出版棋艺著作上。由于这一特点,他被江南棋界誉为“棋孟尝”,受到棋人们的普遍尊敬,为象棋的发展做出了接触的贡献,他是中国象棋史上有特色的一位功臣。
举办“张宅棋宅”,是张毓英对现代象棋界的突出贡献之一。历代以来,各地名棋手的交流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两种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极大多数名棋手都泡在茶楼或流落在街头,靠着弈满盘和摆残局赢彩金而生活,为此,历史上基本没有举办过象棋比赛。张毓英作为扬州城内有社会地位、有经济能力、懂棋又爱棋的人士,由他出面举办名棋手的邀请赛,当是有条件的。为此,张在府宅中留出一间客厅作为赛棋的场所,桌椅、棋具等配置完整。据杨兆宏先生说,早先张宅很大,弈棋室有三十平方米左右。又据有关资料,张宅还有临时吸烟室,供嗜鸦片的棋手吸烟之用。张宅棋赛的形式多样,主要是循环和擂台赛两种。如1915年左右的一次循环赛,有杨万源、朱锦堂、沈文荧、万启有、邓春林、王浩然、周焕文、林弈仙等十二人参加,称为“十二名手赛”,棋手们的住宿、伙食均由张宅负担,还另赠彩金,使棋手们能安心弈棋,结果王浩然获冠军。
王浩然有“神马”的雅号,是“淮扬三杰”之一,“慢国手”张锦荣的师傅。他棋风重于细致绵密,很少走攻势强烈的中炮,基本上先手均用进兵局,后手时则大多用“转角马”,王浩然由于王浩然用马神奇,久而久之,被江南棋界称为“神马”。所以王浩然有“神马”之称。在一十年代中期,浙江名棋手林弈仙征战江南,几乎所向无敌,被称为“无敌中炮”。后来在1917年,在上海,林弈仙和王浩然五十局公开赛毕,王浩然以柔克刚,竟多胜一局!至此震动沪上及全国棋坛。
王浩然获循环赛冠军后,紧接着举办擂台赛,由冠军任台主,朱锦堂和杨万源任前锋,另聘林弈仙为副将,接待本地或外地的好手攻擂。另据《象棋报》24期载,张毓英常在家府中备有棋人宿舍,受邀的外地棋客均招待,张宅成了扬州的棋苑中心。一次,张宅举办“打通关”比赛,王浩然为主将,张锦荣为中军,特邀林弈仙为二道防线,守门由朱锦堂担任,另铸有棋赛金牌一块,凡连闯四关者可得金牌。有位棋坛新秀丁继洪,绰号锈丁,在攻一道防线时,与朱锦堂弈和。按规定,不能再打下去。但因丁继洪颇通音律,能奏各种乐器,而被允许继续打通关,但因在第二道防线负于林弈仙,为此,人们戏称林弈仙拔了锈丁头。总之,张宅棋赛在清末和民国初期举办过多次,对于繁荣扬州和江南棋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整理和刊印棋谱作品,是张宅棋赛的另一功绩。由于参加张宅棋赛的都是江南一带的名棋手,他们的对局,大多具有较高水平和保留价值,为此,张毓英将这些对局辑录下来,加以选剔和整理,辑成《象棋菁萃》二卷刊行。张还搜求各地其他的名手对局加以整理,为棋艺作品作出了贡献。江都陈德润先生作一首七绝赞美他的功绩:
书生纸上喜谈兵,赌墅风流得盛名。
莫道桑弧消勇气,车尘马迹在愀枰。
(一)邀请张氏参加全国棋赛的裁判工作,使张会见了过去多次想见却没见到过的谢侠逊、彭述圣、贾题韬等全国知名棋士。1956年起至1959年止的三届全国赛中,张氏在裁判工作中认真负责。
二)张氏过去搜集并刊行的《象棋萃莆》等著作,录人《象棋谱大全》,被正式出版发行,显示了张的劳动结出了硕果。
扬州网讯《适情雅趣》刊印于明隆庆庚午年(1570年),是我国最早的象棋残局、全局谱。民国年间,在坊间一度流传这套书已失传。日前,在望月苑的张先生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套“敦化怀德堂藏板”的古谱。
父亲被誉为“象棋界的孟尝君”
张先生说,这套书是他父亲留下来的,而他父亲正是民国年间被棋友誉为“象棋界的孟尝君”的张毓英。
民间曾流传“难觅此书全本”
张先生说,据说当年这部书民间流传不多。民国年间,谢侠逊获得了《适情雅趣》的残本,视如珍宝,但因看不到该书的全貌而感到遗憾。当时,谢侠逊常在上海的媒体发表关于象棋的评论,一次,谢侠逊谈到《适情雅趣》时,慨叹:“天壤间恐难觅得此书的全本了!”
“父亲看到谢侠逊的感慨后,说了句:‘以天下之大,未必找不到此书的全本。’没想到父亲的话在棋坛引起轰动。大家认为,‘棋孟尝’既然这样说,就说明他一定有这样的书。父亲知道隐藏不住,只得承认。后来史学专家吕思勉,谢侠逊、吴文英、罗君筹等象棋界人士,有的来扬观摩,有的来信索借。”张先生说。
还藏有象棋高手对弈棋谱
除《适情雅趣》,张先生还取出了十册手抄本的象棋谱。全是当年来张毓英家的棋手对弈留下的。
据了解,民国十年前后,张毓英在家中开辟棋室,邀请当时各地象棋高手对弈。杭州的张观云、南京的万启有、湖北的雷海山、温州的林弈仙、江西的邓春林、福建的连学正等先后来张府作客。
“凡是登门参赛的,父亲一概以礼相待,对于外地的还会支付往返旅费,供给膳宿。而他们对弈的棋局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共十册,一千局左右。”张先生介绍,“这几套书原来由我哥哥收藏,他去世后,就由我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