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棋坛众多名手中,南下征战江南的极少,这一方面因为路途遥远、费用高昂,另方面又因江南好手众多,与南下较艺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心理因素有关。然而,北方棋坛名家谢小然,以自己扎实的棋艺根底和充分的斗争信心,飘然南下上海,和沪上的诸多名手角逐后,还和华南第一手杨官璘弈赛六局持平,从而赢得了“南杨北谢””的称誉。
谢小然,河北武清县人,1913年出生。身材伟岸丰硕,脸形圆满和蔼。谢性格宽厚乐观,但办事顶真严谨。1929年进北平求学,就读于私立民间大学专门都预科,一年后拿到文凭。续学法律本科,因病及经济窘迫,未完成学业。据说,谢曾当过小学教师,因为工作难找,而走上以棋为生的道路。
幼年时,谢就喜爱象棋,其水平在乡间就已不俗。到北京后常去天桥孙记、存记棋摊下棋。一段时间后,周围关系渐渐熟悉,经人介绍去天桥启新棋社和聚贤棋社下棋。在练棋阶段,谢就存心争雄棋坛,为此,他没有找张德魁、赵松宽、徐词海等弈让子、让先棋(怕今后留下话柄),而是和二路棋手对弈争胜。由于练棋路子正确,进步又快,一段时间后,分别击败京城的二流棋手,促使他向一流高手挑战。当时北京一流高手的排名是:张德魁、那健庭、赵松宽。谢选择赵松宽为近期挑战目标,并打听到赵在花市火神庙茶社落脚。一个星期天早上,谢来到火神庙茶社,因久等未见赵来,就和绰号“油渣李”(大二路棋手)对弈起来,不料竟连负四局。这使谢看到差距,继续打谱和练棋。约半年后,谢恢复了信心,再找赵松宽挑战,言明分先四局,每局彩金五元。不料连输三局,第四局也呈输势,但赵放了一马以和棋收评。又经过一段时间,谢自感棋力已有长进,再次向赵挑战,地点在东安市场德昌棋社,同样每局挂彩五元。第一局谢先,至中局时形势已大好,谢叫了四十个锅贴、一碗辣汤,一口气吃完;而赵松宽由于劣势,要的四个大包子、一碗汤却纹丝未动。第一局赵负。第二局时赵松宽已十分难堪,因为如谢走马5进6,赵即失子,将以连输两局结束今天的棋事。此时正好那健庭踱步进来,看到棋盘上的形势和赵松宽的窘态,正为赵捏把汗时,不料谢走了一步马五进七去兵,结果成和。这个结局十分意外,散场离去时,那健庭问谢小然何以不马5进6,谢才说出了前些时曾被赵放和一盘的经历。之后,赵松宽看到了谢小然棋艺增长的势头,又感激谢放和一盘而产生友谊,从此他们不再赌彩斗棋。
在旧时代,要想以棋为生,光靠博彩并不持久,原因有二:一是和低手弈棋,必须让足,而且老是在一个地方弈棋,总会有疲塌的感觉;二是和顶手弈棋,不仅时间耗得久,且没有把握。而下表演棋或说棋,需要拔尖的知名度。谢小然要在京城以棋谋生,就必须争到高知名度,才会有人请他讲棋。 : g5 n! B8 Q# m& X# o
怎样向张、那两位棋坛霸主挑战并取得好成绩呢?由于谢和那常在一起,有朋友关系,所以谢避开了和那的对弈,而直接找张德魁挑战。谢、张的首战在东安市场的德昌棋社举行,六局平分秋色,谢未能取胜。六个月后,谢再次在德昌棋社和张弃战,前后三场,第一场两局,谢以一和一胜告捷;第二场仍为两局,又以一胜一和得胜;第三场的两局弈成平手,后加赛一局,谢小然又胜。所以第二阶段的谢、张之战,以谢胜而结束。这三场棋赛,除去赛后的饭金,给工友的开销,还有十多元多余,最可贵的是:从此有人请他“说象棋”拿薪水了,生活相对安定些。
此次上海征战,不仅得了名,还得了利。因为上海的表演赛,每场有12元的对局费,而且谢对董的表演赛,采取每张门票提取一角的办法,收入可观,大大改善了经济处境。 ' ?* ~8 ^7 Q% i; [
谢小然还和华东名手屠景明对弈一局成和,和“华东三虎”之一朱剑秋对弈一局胜,和“象棋总司令”谢侠逊对弈一局明和实胜,战绩大佳。谢访沪回京后,有些战绩也值得一记:1953年夏,华南名棋手陈松顺单骑入京师弈游,连胜侯玉山、张德魁之后,和谢小然对弈一局,以和棋结束。1959年6月6日,和全国亚军王嘉良弈了一局表演棋,谢妙用“玉屠金鼎”,从帅后面绕过一马而获胜。
参加正式工作后的谢小然,以棋艺教练的身份,全心全意培养青少年棋手。他十分注意从学生中选好苗子,在开局和中局两个方面重点施教。在教学中,除了讲解棋艺外,更十分关心少年棋手思想成长和生活照顾。如有次谢带学员出去搞活动,后领往家中吃便饭,到家后忽然想起其中有一回民学生,连忙到街上买了份回民饭菜;当学员离去时,还亲自送他们上汽车。在谢小然的关心和培养下,一批新手茁壮成长起来,如傅光明、陆兴、王国栋等,成了专业棋手或专门棋艺人才。谢小然还连续担任九届全国比赛的裁判和裁判长,他执法公正、严明。还担任北京棋院的副院长,北京政协四、五、六届的委员。另出版过《象棋精编》等书。为棋艺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小然先生患有高血压病,随着年岁的增长,病况有所发展。于1985年逝世,终年72岁。
上海万安平先生有诗赞曰:
谢小然
飘然棋界一名家,
勇往直前攀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