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3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万山之巅----大征西

1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9 21:44:00
2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9 21:55:00

“征西”是江湖排局中的大型作品,它的雏形最早见于民间流传的抄本中。上世纪二十年代,谢侠逊编纂《象棋谱大全》时,从各地象棋爱好者提供的藏谱中校订了各种古谱和抄本,编在《初集·卷三》之“象局汇存”第五十局的“西狩获麟”(古传说周天王西狩获麟)是从吴县王守樵的藏本里选入的。《象棋谱大全》出版后,谱内各种精妙残排局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征西”排局在上海等江南地区流行后,引起了象棋艺人和排局界人士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引起了曾编著《民间象棋排局选》的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的高度关注。他开始了探讨、摸索,因增加一枚边卒,加强了黑方的进攻力量,红方已不可能像原来那样轻易地谋和了。由于棋路拓宽,变化更为繁复,究竟正变结论是胜是和还是负成了研讨“征西”局的中心课题。1953年秋,杨在上海新城隍庙附近,遇到当时上海著名江湖棋人阿毛,谈起修改“征西”局的设想,俩人就地排演,在黑方1路加一边卒,研究的结果,变化的确很复杂,符合江湖局的需要。但胜和问题一时无法作出正确结论,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杨明忠经过多年的解析,整理的着法常常被新的变化所推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难题又出现,忽而巧胜,忽而妙和,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仍难定论。当时正值文革初期,大街小巷贴满了政治运动的流行标语:其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群众路线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等使杨颇受启发。杨明忠意识到,仅凭个人的单枪匹马、闭门造车难以驾驭“征西”局错综复杂的庞大变化系统,攻克“征西”难关应走一条“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正确路线”。从此以后,凡遇变化多端、疑窦丛生的局势,杨诚邀同好,相聚一堂,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抑或迳向各地棋友虚心请教,书信征答,鸿雁传棋。就这样长年累月,群策群力,聚精拔萃,反复验证,在无意间发现了“二路炮”唯一谋和的途径后,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逐渐掌握了“征西”局构成“正和”的规律,最后取得了“设身海底几经险,夺得骊龙颌下珠”的历史性成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9 22:03:41编辑过]
3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9 22:00:00

4楼
无界游客 发表于:2013/8/9 22:06:00
阿里巴巴发表“我在堂口日子”描述到这两个排局,好象他很精通
http://www.gdch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ID=49870&page=1

第一次来广网就是被他这篇内容吸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9 22:07:56编辑过]
5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9 22:17:00
以下是引用无界游客在2013-8-9 22:06:00的发言:
阿里巴巴发表“我在堂口日子”描述到这两个排局,好象他很精通
http://www.gdchess.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ID=49870&page=1

第一次来广网就是被他这篇内容吸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9 22:07:56编辑过]



无界先生记忆惊人
6楼
听雨轩 发表于:2013/8/10 12:07:00
 

                              征西

      本局最早是流传于民间的江湖散局,没有黑方1路边卒,1929年谢侠逊编辑《象棋谱大全》之时,从吴县王寄樵的藏本中,将其收录在该谱初集卷三的“象局汇存”第五十局,局名“西狩获麟”,从此在棋坛和江湖上更加流行,流传则更加广泛。

古往今来的很多江湖名局,都是经过江湖艺人的不断精心提炼发展后形成的;所以当“西狩获麟”局流行一段时间后,江湖艺人感觉它的变化很容易被掌握,经常被破解,觉得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改。岭南地区的修改局是添加了黑方3.1位底象,改局名为“大西狩”,使黑方的攻防力量都有所加强,红方已无法求和了,最终被排局家们诠正为黑方获胜。因此“大西狩”局流行了一段时间,就被江南地区改拟的另一则同类局取代了。

在江南地区的修改局,则是添加了黑方1·8位边卒,这就是本局图式,棋坛和江湖都称之为“征西”的大型江湖排局。添加黑方1·8位边卒后的棋局,增加了黑方的战斗力量,丰富了原局的艺术性,拓宽了棋路的变化,经过了这样的修改,棋势要比“大西狩”局的着法更加深奥、繁复,变化更加层出不穷。结论究竟是黑胜还是和棋?短时间内无法定论它的结果。

关于这只黑方1路边卒是由谁所加、为何年所加的问题,历来说法各异,象棋名家屠景明老先生在《中国象棋词典》(第128页)中说,“1954年由上海象棋艺人汤申生(小名阿毛)在黑方1路加一边卒。”在民间及江湖上的说法也是如此。而已故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说,他早在1953年于马路棋摊上已经见到了本局图式的“征西”局,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工作。其实江湖排局与江湖艺人息息相关,是他们谋生的法宝,因此这只黑卒应该就是江湖艺人所添加的;但究竟是阿毛还是别的江湖艺人所加,已无从考证,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由此一来,却诞生了古往今来最深奥莫测的江湖大型棋局,可以说从古及今之排局的变化,无出其右者。江湖上便将“西狩获麟”局称作“小征西”,又将本局称作“大征西”。

除了江湖艺人对本局很感兴趣外,也引起了排局界人士的注目,尤其是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更是极为关注。他对本局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整理出的着法常常被新的变化推翻,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浮出水面,忽而黑胜,忽而妙和,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仍难定论;杨明忠先生觉得仅凭一人之力是难以攻克“征西”局的,不如邀请一些棋友共同研究探索,后来就广发英雄贴,诚邀全国各地棋友加盟探讨。据杨明忠老先生说,前后参研的棋友很多,上海有:瞿问秋、肖永强、梁伟初、蒋权、唐家安、唐至诚等;外地的有:吴县周孟芳、南通朱炳文、连山崔鸿传、厦门郑德丰、兰州王和生、北京刘文哲、镇海周瑞宏、广州彭树荣、富阳裘望禹、哈尔滨陈维垣、泰县储增镗等。这些名士中,除了杨明忠老先生自己对“征西”的无限痴迷研究外,则要尤以象棋名家瞿问秋和周孟芳以及象棋大师刘文哲三位,对“征西”局的变化经常反复商讨、修正。他们和杨明忠老先生经常研究得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象棋名家瞿问秋曾经仅仅为了一个变化的成立与否,与杨明忠老先生相互探讨、论证了二十一天之久。象棋名家周孟芳在所拟的着法被推翻后,仍旧苦思冥想,考虑新变,并根据当时的情形和心态,有感而发吟出一首诗:“征西残局属神奇,静夜沉思索变棋,往日绝招今不见,深更惋叹局输时。”;后来,在探索“小退车”和“大退车”时,周孟芳前辈提出了“中退车”的设想,使本局具有了“小退车”、“大退车”、“中退车”的三大系统变化的宏大规模,丰富了本局的内涵;后来经过他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中退车”的着法,并以“中退车”的着法为主线,详细的介绍在他和朱鹤洲老师合编的《象棋排局欣赏》一书(第60局)中,该谱对“中退车”的介绍十分详细准确。北京刘文哲大师在研讨本局时,对各位棋友所拟的着法更是百般挑剔,力求精益求精,并在研讨本局时演变出了“大退车”着法中著名的“关键局面”,把本局推向了最博大精深之处。他们和杨明忠老先生经过十年的研究,才摸索到“征西”局各路变化的概况,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杨明忠老先生他们继续努力深入研究,探讨“征西”局的各项详细变化,又花了十年的时间,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终于逐渐掌握了“征西”局构成和棋的规律和要诀,取得了历史性成果,使“征西”局有了和棋的初步结论。兰州王和生听说了喜讯,特赋诗一首“兹局迄今竟结晶,其间诀窍尽穷精,千秋继起惊奇迹,切记群贤启久扃”。自1953年始,直至1973年初步把本局定论为和棋,前后杨明忠老先生共花费二十年的光阴,但是“征西”初步定论为和棋还不行,还要继续深入研讨,于是杨明忠老先生根据研究成果,执笔编写出了十万字的“征西”专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这是介绍“征西”最详细的作品,刻印了二百套,分别赠发全国各地棋友,征求意见,以使本局更臻完善。杨明忠老先生曾经感慨而发:“征西一局棋,破解十万字,胜和一着间,长考二十年。”“征西棋残势未残,人间沧桑在枰间。”。后来杨明忠老先生根据各地棋友的反馈,加上自己的进一步研究,将本局收录于《象棋流行排局精选》一书(第92局)中,是所有介绍“征西”的棋谱中最为详细、全面的,是研究“征西”的珍贵资料。

象棋名家、特级排局大师朱鹤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也开始研究“征西”局,甚有心得体会;后来他编著《江湖排局集成》时,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了34页的篇幅把“征西”局介绍的更加准确精彩,是介绍“征西”局的佳作。书中在介绍“征西”局时,首次把“征西”局定位成“江湖排局中的王中之王”,从此这个称号在棋坛流传开来,后来传到了江湖上,茶余饭后一些江湖艺人们谈论这个称号时,各个都是津津乐道、高谈阔论。

可以说杨明忠老先生他们开创了“征西”的先河,象棋名家朱鹤洲使“征西”局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为后人研究“征西”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付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笔者所写的这段篇章,就是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杰出贡献,在此我们要向那些为本局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老一辈排局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将永远铭刻在象棋排局的发展史上!

本局布局严谨、明朗清晰、气势雄伟,极具王者风范,在对弈中波澜壮阔、高潮叠起,具有和全局一样的开局----中局----残局的过程。开局阶段:双方声势雄壮,似惊涛骇浪之险、如排山倒海之势,既杀机重重、又陷阱多多;在中局时:黑方的进攻不但有多种多样的战略战术,而且运子灵活,忽左忽右、声东击西,杀法凶猛、干脆利落,红方在自卫反击战中,毫不示弱、硬杀硬拼、不怕牺牲,双方的争斗异常激烈,宛如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最后残局的攻守战中:双方的着法细腻绵密,变化也更加深不可测、曲折离奇,时而移形换步,时而突发奇招,在看似山重水复之机,却往往妙着叠出,曲径通幽后转为柳暗花明的境地;最后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双方握手言和,真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在演变过程中,随着变化的逐步深入,可以形成多种样式的车炮卒对车炮相的残局,从而进一步产生了车卒对车相、车卒对车炮、车炮对车炮、车炮对车相、车炮对单车、炮卒对单相等多种实用残局,实属局式多样、精彩多姿、蕴藏丰富、变化万千,尽显江湖排局之无限魅力,真乃象棋排局中的绝世珍品、艺术瑰宝。本局还是著名的“江湖八大名局”之一,可谓名扬四海、威震江湖。就连古谱四大名局之首的“七星聚会”,虽历来有“棋局之王”的美誉,雄霸棋坛数百年,但是若论着法的难度和变化的深度则也无法同“征西”相比,正所谓:“残局至尊,历属七星,号令江湖,莫敢不从;数百年来,天下纵横,征西不出,谁与争锋?”,朱鹤洲老师更是在《江湖排局集成》中,经典的称“征西”为“江湖排局的王中之王”,充分肯定了“征西”至高无上的地位。

就笔者所知,已经问世的、对“征西”深有研究的“征西”作品有以下五种:一是杨明忠老先生的油印本,中国象棋资料《民间排局--征西》(即十万字的征西专集),二是象棋名家周孟芳和朱鹤洲合编的《象棋排局欣赏》(第60局),三是象棋名家蒋权编著的《江湖百局秘谱(第100局)》,四是丁章照、陈建国、杨明忠合编的《象棋流行排局精选》(第92局),五是象棋名家朱鹤洲编著的《江湖排局集成》(第59局),均曾详细介绍过本局。由于《民间排局--征西》仅在排局界内部赠发了200套,所以流传不广;在流行广泛的版本中,则以《象棋流行排局精选》的介绍最详尽全面,浓缩了油印本《民间排局--征西》的精华;而《江湖排局集成》中的介绍则要更加精确,因为象棋名家朱鹤洲对本局深入的研究,使本局更进一步。

笔者多年来亦曾遍会北方各省市江湖名手,对弈中了解了一些江湖流行着法,这些着法是古谱中所没有的,对丰富本局着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征西”局的这次全新演绎,由笔者将多年的体会和心得并综合各谱完成初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了华工象棋网余俊瑞、卢建华、赵殿忠、白宏宽、朱小坚等众高手的参与审校、研讨、修正,为最后的定稿作出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诚邀白宏宽棋友参研“大退车”的变化,成果显著,贡献很大,他完善了“大退车”黑车右移局的变化,他对本局大退车的深入研究,使得本局的介绍更为精彩完美。在此向他们深表诚恳的谢意!正是他们的参与,才使本局有了更完美的篇章。

因为“征西”局留给我们的难题和疑惑太多太多,很多主要变例都需要从头再来的深入探究,所以这次“征西”局的重新诠注、修订,其难度之大、工程之巨,实所罕见;也是很多当代排局高手都为之付出了心血和精力的,只能说我们是在老一辈象棋名家们的研究基础上,将许多变化做了更加深入彻底的研究,也是踏着前辈的足迹,继续了前辈未完成的研究工作,才取得了最后的成果。虽然笔者本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之目的,精雕细琢的打造了这篇巨作,将本局加入了更多生动精彩的内容,可以说有很多的看点,也把本局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但是像“征西”局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浩瀚如海的变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也决非仅仅凭一个人、两个人或者一代人、两代人就能使本局达到无暇的地步,可能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付出,才有可能更加完善;也期待以后的排局家们,能在此基础上把本局诠释到臻至完美的境界。由于水平有限,错漏难免,诚望高明指正!

王首成       2009年8月于青岛

7楼
听雨轩 发表于:2013/8/10 12:10:00

征西局小退车变化弈至此时,黑方有四种着法均和,  一楼着法俗称进车捉炮局,这种卒4平5称为老卒右移局,变化繁复,介绍如下:

 

 

 

 

卒4平5后红不走炮三进一,如走帅四平五则56,炮三进九,车8平2时,红帅如平六路变化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0 17:17:23编辑过]
8楼
听雨轩 发表于:2013/8/10 12:13:00

黑方走车8进2,俗称征西小退车之进车照将局

 

 

 

 

综合1楼7楼和本楼着法,是征西局三大系统变化“小退车”的变化,关于“中退车”和“大退车”的变化,详见后面的介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0 17:21:40编辑过]
9楼
蚯蚓降龙01 发表于:2013/8/10 12:2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听雨轩 发表于:2013/8/10 12:40:00

      征西 后记

   “征西”局源出江湖,在这五十多年间,曾经在排局界掀起了空前的研究高潮,无数人为之废寝忘食、熬精耗血的付出,终于杨明忠老前辈把本局定论为和局结论,而且先后三次(十万字专集的版本、《象棋流行排局精选》中再次整理的版本、晚年《江湖排局大全》中的版本。)整理本局的着法,为本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可以说是,继杨老之后对“征西”所做的第四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能给未来的研究,做更好的铺垫。

笔者对本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可谓深深痴迷、万般酷爱。并为局中博大精深的奥妙变化所深深吸引,曾投入多年的精力,致力于“征西”局的研究工作,在各位前辈名家们的基础上,对本局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故笔者将整理出来的成果,汇集成这本研究专集;再次感谢华工象棋网龚伟、余俊瑞、卢建华、赵殿忠、白宏宽、朱小坚等棋友的共同参与研讨,才有了本书的精彩篇章,最后仅仅由笔者执笔整理而已,现收录在成书,供同好赏析,实属抛砖引玉,希望同好指正赐教。待日后有机会,献出更完美的篇章。

同时更期待未来,有人把本局整理的更加完善,使“征西”永远屹立在江湖排局之林,它至高无上的“江湖排局王中之王”之地位,永远不可撼动,永远不可替代。

    在本局结束时,让我们再次缅怀那些为本局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以杨明忠老先生为首的那些老前辈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他们的刻苦钻研、深入探索的精神,才写下“征西”局不朽的传奇;我们只是延续了他们的精神,在他们的成果基础上,做了更深入彻底的探索而已,而杨明忠老先生对本局的卓越功勋,是谁也无法比拟的,我们更要永远的记在心中。

 

     笔者写完上述这篇“征西”后记以后,始终觉得还有一些什么没有表达出来;除了介绍本局的变化之外,也许有些心里的话语还想说一说,如果能再写一首关于“征西”的诗,大可一吐为快。这个念头萦绕我脑中数月,由于关于本局的诗句,前辈名家们已写下了很多,笔者感觉似乎已没有华丽的诗句再来形容本局,经常是写了几句就放弃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未果,因为几句的诗是难以写出本局的精彩过程的,最后经过苦思冥想终于为“征西”写出了三十二句的长篇,奈何笔者才疏学浅,于是以短信的方式传给向杭德棋友,请求指正修改,使之更加完美。向杭德棋友慷慨应允,于并予以修改、丰富,条理更加清晰;笔者将诗发在华工象棋网后,又得到ZbZ719和小橘梅棋友的酌改,于是有了这首“征西赋”,在此对向杭德以先生及华工象棋网ZbZ719棋友、小橘梅棋友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现将这首修改后的“征西赋”介绍如下,请名家和同好笑阅:

百岁棋王编谱时, 西狩获麟录其中;

江湖杰士求多变, 巧加边卒演迷踪。

协辅车炮破敌阵, 纵横底线表从容;

拔寨摧城杀法猛, 缚龙更见老卒功。

犹似武侯八卦阵, 纷繁复杂奥无穷;

一时难断胜和势, 昔日绝招转眼空。

上海名家杨明忠, 誓言破局气如虹;

棋坛广发英雄帖, 鸿雁传书情谊浓。

炮行三路徒劳事, 精深博大显峥嵘;

四海弈友献良谋, 八方妙着入沪淞。

偶然弈出二路炮, 曙光乍现亮苍穹;

反复钻研深挖掘, 渐入佳境曲径通。

弹指挥间二十载, 和棋正途始认同;

谁知今朝破解难, 即是当初拟局衷。

苦尽甘来传佳音, 海内棋友齐欢颂;

征西名局垂千古, 前贤勋绩永铭胸。

谨以此篇“征西赋”纪念那些为本局作出贡献的前辈们!

 

笔者刊于拙作古今名局赏析的征西后记,该谱笔者以87页篇幅介绍了征西局,纠正了各古谱的不足之处,着法更为准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0 12:42:08编辑过]
共3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28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