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广网超过十年了,多以游客身份看看象棋资讯,瞧瞧棋友起哄,挺好玩的。没想到的是,十年前注册的号现在居然还能使用,我想应该珍惜一下,于是也来发个贴子,为论坛作点仅有的贡献。
让各位见笑了。
经常听到棋友说某与某差距不大的言论,由此想到几则故事,今天讲讲和各位探讨探讨,我觉得这几个故事讲完,基本能表达我自己的意见了。
一、某经常与区县冠军作十局八局赛交流,往往能平分秋色,这位冠军若想赢那十元一包烟钱要费很多功夫,有时出尽八宝,十局最多也只胜多一二局,两人差距并不大。区冠军参加过几届市甲组联赛,大多能保本或者赚多一两分,处于中游位置,据他反映与乙组差距并不大,原话是“有得下”。既然你都有得下,那么某也有得下,于是来年某参加市甲组联赛,结果溃不成军,几近垫底,呵呵,看来差距还是蛮大的。
二、《棋城外史》中有一则故事,大致是这样的:解放初期,杨官璘大战袁天成,两人全局顶手棋较量互有胜负,一时难分高下,谁也不服谁,有好事者怂恿二位斗互让双马,结果杨让双马尚能成和,袁则难免一败,袁不服,又斗野马操田,结果还是杨胜袁败。袁又摆出数局江湖棋局,指出此局红胜,那局黑胜,杨沉吟片刻与袁斗其中一局,结果推翻了袁的结论。由此可见,杨袁大战,表面上看似难分轩辕,其实当时杨的棋力与袁已经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开局和残局。
三、番棋,番棋的较量其实就是棋手之间全面较量,它早已被西洋棋证明是最能体现棋手等级,印证棋手棋力的的好方法。吴清源把当时日本的各路顶尖高手打到降格也是通过番棋。中国象棋在正式比赛中番棋很少见的,有也是近几年个人赛的分先两盘。想当初,银荔杯和BGN,陶特与许特较量番棋,双方口头上都说大家差不多,没什么差距,像广东人说的:“捉过先知”,但从棋的内容和结果来看,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对本文提到的人物,没任何不尊重的意思,仅仅用来说明故事的真实性,不是改编的。请粉们勿以此来喷。)
所以说,谁现在找王特去较量十局番棋,除了等级分前几的那五六个人,其他可能都是茅坑寻物件儿。你先手能和个三两盘,后手输个三两盘,还怎么下?下什么?
(未完待续)<!--[if gte mso 9]>四、“出名要趁早”,很早就听过黄光颖、李禹的名字,当时同样誉为神童,是希望之星,这么多年过去了,黄刚在今年团体赛升了大师,李还在原地踏步,从近几次公开赛的战绩来看,这两位在棋界恐怕达不到当初希望的高度了吧?现在的程宇东梁运龙之辈再这样下去恐怕也是在走前人的老路。碧桂园的张许二位经常被人嘲讽为“水特”,我觉得也是够冤的,你总不能指望广东队员个个都是许银川吧?那么问题来了,世上有几个许银川呢?假如个个都是许银川的话,是不是就没有许银川了?
再说说浙江那帮青年军,他们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听过一种说法,说是若干年后象棋会是浙江人的天下,因为他们有参加象甲的青年军。说句实话,无论是从气质,还是从棋的内容上看,这几位不像具备那样超群的实力。现代方法训练出来的棋手,前半盘像模像样,后半盘就露怯了。差距还很大啊。<!--[if gte mso 9]>